4-氨基-3-羟基丁酸

4-氨基-3-羟基丁酸

4-氨基-3-羟基丁酸
中文名:4-氨基-3-羟基丁酸
英文名:4-AMINO-3-HYDROXYBUTYRIC ACID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4-氨基-3-羟基丁酸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4-Amino-3-hydroxybutyric Acid
  • 化学式:C4H9NO3
  • CAS号:3539-34-8

天然来源与合成途径

4-氨基-3-羟基丁酸(以下简称AHBA)在自然界中存在于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中,但目前化妆品级原料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常见工艺包括γ-氨基丁酸(GABA)的羟基化反应或特定氨基酸的定向修饰(注:具体合成路线常涉及商业机密) (参考: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角质层水合作用增强 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天然保湿因子(NMF)合成通路,增加丝聚蛋白降解产物(如PCA、尿素)的生成 体外研究+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在0.5%浓度下可使NMF相关基因表达提升1.8倍(依据:J Invest Dermatol. 2020) 0.2-1.0%
抗氧化应激 可能通过模拟谷胱甘肽前体作用,间接增强细胞内抗氧化系统 体外初步研究 在成纤维细胞模型中显示对UVB诱导的ROS有20-30%清除率(来源:厂商内部测试报告) 未知
"抗衰老" 厂商宣称可刺激胶原合成,但机制未明确 缺乏独立验证 仅基于与类似结构氨基酸的类比推测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β-羟基氨基酸衍生物 4-氨基-3-羟基丁酸 分子量119.12 g/mol,水溶性>50g/L (25°C),pKa~4.7(COOH)和~9.5(NH3+)
可能的杂质 3-氨基丁酸异构体 需控制<0.5% (化妆品级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保湿类产品:与甘油、透明质酸复配可提升水合效率
  • 舒缓精华:与红没药醇、神经酰胺组合使用

化学配伍禁忌

在高pH(>8)环境下可能发生消旋化反应,建议配方pH控制在4-7范围(依据:国际化妆品原料手册第15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LD50 >2000 mg/kg (大鼠经口,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
  • 皮肤刺激性:0.5%浓度下未观察到刺激反应(HET-CAM测试)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尚无孕妇使用数据,建议避免在妊娠期产品中使用(参考:CIR专家建议草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宣称趋势

  • 主要作为"第二代保湿因子"进行市场推广
  • 部分品牌夸大其"抗老"功效,缺乏足够证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4-氨基-3-羟基丁酸作为新型保湿活性物具有明确科学依据,但其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仍需更多临床验证。未来研究应聚焦于:

  • 透皮吸收效率的定量分析
  • 与皮肤微生物组的潜在相互作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