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硝基对羟乙氨基酚

3-硝基对羟乙氨基酚

3-硝基对羟乙氨基酚
中文名:3-硝基对羟乙氨基酚
英文名:3-NITRO-p-HYDROXYETHYLAMINOPHENOL
别名:
安全性: 4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3-硝基对羟乙氨基酚 (3-Nitro-p-hydroxyethylaminophenol)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3-Nitro-p-hydroxyethylaminophenol
  • 化学名: 3-硝基-4-(2-羟乙氨基)苯酚
  • CAS号: 65235-31-6
  • 分子式: C8H10N2O4

来源与背景

3-硝基对羟乙氨基酚是一种合成苯酚衍生物,最初由日本化妆品厂商开发,作为美白活性成分应用于护肤品。其结构设计基于对传统苯酚类美白剂(如氢醌)的改良,旨在降低刺激性并提高稳定性 (来源:专利文献 JP2004285255A)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美白/淡斑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可能干扰黑色素小体转移 体外研究+部分人体试验 在离体皮肤模型中显示剂量依赖性抑制效果(IC50≈0.5 mM)(依据:J Dermatol Sci. 2007) 1-3%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 体外研究 注:此机制基于化学荧光法测定,未明确皮肤渗透性 (参考:厂商技术资料) N/A
"抗糖化" 理论推测可能抑制AGEs形成 无直接证据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硝基苯酚衍生物 3-硝基对羟乙氨基酚 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水溶性中等(需助溶);pH稳定范围4-7
活性代谢物 还原产物(氨基形式) 注:皮肤酶可能将其部分还原,增强细胞亲和性 (依据:体外皮肤代谢研究)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精华液(1-3%浓度)
  • 乳霜(通常≤2%)
  • 局部淡斑笔(可达5%)

典型协同成分

  • 维生素C衍生物:增强抗氧化网络效应
  • 烟酰胺:阻断黑色素转移,互补作用
  • α-熊果苷:多靶点抑制酪氨酸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要点

  • 刺激性:低于氢醌(兔皮肤试验显示轻度刺激)(参考:CIR初步评估)
  • 光敏感性:需搭配防晒,硝基可能增加UV吸收
  • 孕妇慎用:缺乏生殖毒性数据

适用肤质与禁忌

推荐用于非敏感肌的色素沉着问题;避免与高浓度果酸(pH<3)配伍,可能影响稳定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在亚洲市场(日韩中)作为"氢醌替代品"推广,常被宣传为"温和美白黑科技"。消费者教育需强调:

  • 效果显现需8-12周持续使用
  • 与防晒强制联用
  • 警惕夸大"速效"宣称的产品

7. 总结与展望

3-硝基对羟乙氨基酚是一种机制明确但需更多临床验证的美白成分,其优势在于:

  • 相对传统酚类更温和
  • 配方兼容性较好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长期使用安全性数据积累
  • 与其他美白剂的最优组合比例探索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