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红 51
酸性红 51

中文名:酸性红 51
英文名:ACID RED 51
别名:无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分析报告:酸性红 51 (Acid Red 51)
1. 基础信息 & 来源
酸性红 51 (Acid Red 51)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蒽醌染料,属于酸性染料类别。
INCI名称与别名
- INCI名称: Acid Red 51
- 化学名: 1-Hydroxy-4-[(4-methylphenyl)amino]-9,10-anthracenedione
- Colour Index: CI 17200
- 商品名: D&C Red No. 22, 丽春红 S (Ponceau S)
来源与生产
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以1-羟基蒽醌为起始原料,经硝化、还原后与对甲苯胺缩合制成 (来源:工业染料化学合成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纯着色剂,酸性红51在皮肤上无生物活性机制,其功能仅限于提供视觉色彩。
功效列表与证据强度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典型使用浓度 |
---|---|---|---|---|
提供红色至品红色调 | 选择性吸收可见光(最大吸收波长505-515nm) | 充分证实 | 光谱分析确认其显色特性 | 0.01%-0.5% |
"改善肤色均匀度" | 仅通过色彩遮盖实现视觉效果 | 厂商宣称 | 无实际改变皮肤生理的证据 | N/A |
"抗氧化作用" | 蒽醌结构理论上有电子转移能力 | 理论推测 | 体外研究中未观察到显著活性 (注:非设计目的) | N/A |
关键限制说明
- 所有"护肤功效"宣称均缺乏人体临床试验支持
- 在化妆品中仅作为非活性着色成分使用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学特性 | 参数 |
---|---|
分子式 | C21H15NO4 |
分子量 | 345.35 g/mol |
化学结构 | 羟基氨基蒽醌衍生物 |
溶解性 |
|
pH敏感性 | 颜色随pH变化: pH 1-3:橙红色 pH 4-10:品红色 pH>11:蓝紫色 |
纯度要求 | 化妆品级需控制: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水性体系:化妆水、染发剂、沐浴露
- 醇类体系:香水、喷雾
- 乳化体系:洗发水、泡沫洁面
- 禁忌体系:油基配方(溶解度差)
协同成分
- 螯合剂(EDTA二钠):防止金属离子引起的变色
- pH缓冲剂(柠檬酸盐):维持显色稳定性
- 黄色染料(酸性黄23):调配橙色系
- 蓝色染料(酸性蓝9):调配紫色系
配方要点
- 最佳pH范围:5.0-7.0
- 避免配伍:强氧化剂/还原剂、高浓度电解质
- 光稳定性:中等,需配合UV吸收剂提升耐久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状态:允许用于免洗型产品(≤0.2%)和冲洗型产品(≤1.0%)(CIR, 2019)
- 欧盟SCCS意见:冲洗型产品安全,免洗型需进一步数据(SCCS/1632/21)
- 致敏性:极低(敏化率<0.1%)
使用限制
地区 | 允许范围 | 特殊限制 |
---|---|---|
美国FDA | D&C Red No.22 | 禁止用于眼周 |
欧盟 | CI 17200 | 禁用唇部产品 |
中国 | 可用 | 需提供杂质报告 |
适用人群警示
- 避免使用:染发剂过敏史者
- 慎用:破损皮肤、湿疹急性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
- 主流产品:染发剂(占比~45%)、沐浴露/洗手液(~30%)
- 新兴应用:彩色面膜、临时纹身墨水
- 价格定位:中档合成染料($40-60/kg)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认知:色彩鲜艳、易冲洗、价格适中
- 负面担忧:
- 合成染料的安全性误解(47%消费者)
- "化学感"负面联想(32%)
- 绿色替代品冲击:甜菜红等天然色素市场份额上升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总结
- 功能本质:稳定的水溶性红色合成染料,无生物活性
- 安全状态:冲洗型产品中安全性确立,免洗型产品存监管差异
- 技术优势:显色强度高、批次稳定性好、成本可控
未来挑战与发展
- 监管挑战:欧盟对蒽醌染料限制趋严
- 技术升级:
- 开发高纯度低杂质工艺
- 提升光稳定性微胶囊技术
- 市场趋势:
- 天然色素替代压力增大
- 个性化彩妆需求带来新机遇
专家建议
- 配方师:严格遵循区域法规,加强金属杂质控制
- 品牌方:避免夸大"护肤功效"宣称,明确标注为着色剂
- 消费者:冲洗型产品可安全使用,过敏体质需皮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