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氨基 PEG/PPG-41/3 氨乙基 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双氨基 PEG/PPG-41/3 氨乙基 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中文名:双氨基 PEG/PPG-41/3 氨乙基 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英文名:BISAMINO PEG/PPG-41/3 AMINOETHYL PG-PROPYL DIMETHICONE
别名:无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双氨基 PEG/PPG-41/3 氨乙基 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类别
双氨基 PEG/PPG-41/3 氨乙基 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Bis-Amino PEG/PPG-41/3 Aminoethyl PG-Propyl Dimethicone)
复杂有机硅-聚醚嵌段共聚物,属功能性硅弹性体衍生物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通过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关键步骤:
- 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形成环氧基中间体
- 环氧基与仲胺(二乙三胺)开环形成氨基
- PEG/PPG嵌段聚醚与残留环氧基/硅氢键接枝
- 主要生产商:Dow Corning (现Dow Silicones), Shin-Etsu, Momentive
- 商品名案例:Dow Corning® 2-8566 Amino Fluid, KF-8012 (Shin-Etsu)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长效柔顺与抗缠结 | 氨基与头发角蛋白负电荷结合形成定向排列膜,PEG/PPG链提供空间位阻 | 强 (体外电镜研究) | SEM显示毛小皮平整度提升62% vs 传统硅油(J. Cosmet. Sci. 2015) | 0.5-2% |
热防护 | 硅氧骨架在高温下形成热缓冲层,氨基增强成膜连续性 | 中等 (离体测试) | 230℃处理下头发角蛋白损伤减少45%(IBS 2018 Poster) | 1-3% |
增强活性物渗透* | 理论推测:氨基改变角质层zeta电位,PPG链促进脂质流动性 | 弱 (计算机模拟) | 分子对接显示与角质层脂质结合能-8.2 kcal/mol | 未知 |
抗氧化* | 厂商宣称:仲氨基清除自由基 | 争议 | 体外ORAC值仅120 μmol TE/g,显著低于专业抗氧化剂 | - |
*注:渗透增强机制基于分子模拟预测,需临床验证
*注:抗氧化宣称缺乏人体功效测试支持,属辅助功能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基团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聚二甲基硅氧烷骨架 | (CH3)3SiO[Si(CH3)2O]nSi(CH3)3 | 分子量 3,000-10,000 Da 粘度 500-2,000 cSt |
提供基础滑爽感与延展性 |
氨乙基丙基侧链 | -CH2CH2CH2NHCH2CH2NH2 | 伯胺pKa 9.5-10.5 仲胺pKa 8.0-9.0 |
阳离子特性增强吸附性 |
PEG/PPG嵌段 | -(OCH2CH2)a(OCH(CH3)CH2)bOH | EO:PO ≈ 41:3 HLB 10-12 |
改善水分散性与兼容性 |
缩水甘油醚连接基 | -OCH2CHOCH2- | 环氧值 0.2-0.5 eq/kg | 提供反应位点 |
关键结构参数
- 氨基密度:0.4-0.8 meq/g
- 取代度:5-15% 硅原子被功能基取代
- PEG/PPG 占比:总分子量30-5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阳离子特性增强沉积 (与鲸蜡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协同)
- 热防护喷雾: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组成挥发-成膜体系
- 彩妆底霜:改善粉体分散性与铺展性
- 染发产品:氨基本质缓冲碱性,减少染剂刺激
增效组合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电荷作用自组装成胶束(增强沉积效率30%)
- 水解小麦蛋白:氨基-羧基静电复合物提升膜强度
- 苯基三甲基硅氧烷:改善高温稳定性
- 非离子乳化剂:PPG链增强与PEG-100硬脂酸酯相容性
配方注意事项
- pH>5时阳离子特性显著,需避免与高浓度阴离子聚合物配伍
- 最佳添加温度 45-60℃ (低温易导致相分离)
- 推荐添加阶段:油相乳化完成后加入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 评级:1 (安全) 当浓度≤5%(CIR 2016)
- 致敏性:HRIPT测试无致敏 (n=213)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轻微刺激 (分值2.3/110)
潜在风险点
- 仲胺残留:可能形成亚硝胺 (需控制原料亚硝酸盐<50 ppb)
- 氧化降解:高温下PPG链可能产生丙烯醛 (需添加BHT)
- 染发应用:与过氧化氢反应可能增强苯二胺渗透
适用人群指南
- 最佳适用:粗硬/受损发质、热造型频繁者
- 谨慎使用:
- 细软发质 (建议浓度<0.8%)
- 硅过敏史者 (罕见)
- 孕妇:无致畸证据,但缺乏孕期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沙龙修护产品 (如Olaplex No.3, Kérastase Résistance)
- 专业级热防护系列 (GHD Heat Protect, T3 Volumizer)
- 宣称"智能修复"的洗护创新产品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面:82%用户感知"顺滑度提升"(第三方调研 n=500)
- 误解:47%误认为"完全替代蛋白质修复"
- 成分关注:仅12%能识别该成分名,但65%关注"氨基硅油"概念
市场趋势
- 2021-2023年含该成分新品增长120%
- 溢价能力:较传统二甲硅油高3-5倍
- 宣称焦点:从"柔顺"转向"智能修复"+"热防御"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独特优势:阳离子硅油实现定向沉积,突破传统硅油局限性
- 功效验证:在柔顺性、热防护方面具备强证据等级
- 配方友好性:平衡硅类滑感与聚醚亲水性
技术局限
- 分子量分布宽导致批次差异 (PDI 1.8-2.5)
- 氨基氧化导致的黄变问题 (尤其光照下)
- 复杂结构使毒理评估存在盲区 (如代谢产物研究)
前沿研究方向
- 靶向递送:利用氨基修饰实现siRNA头皮输送(J Control Release 2022)
- 自修复膜:开发pH响应型动态共价键
- 可持续性:生物基PPG替代方案开发
未来展望
该成分代表了硅化学与有机化学的融合创新,随着精准合成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分子量更均一、功能基团精确定位的第四代氨基硅油,同时在环境影响评估方面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降解产物追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