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氨基-6-氯-4-硝基苯酚

2-氨基-6-氯-4-硝基苯酚

2-氨基-6-氯-4-硝基苯酚
中文名:2-氨基-6-氯-4-硝基苯酚
英文名:2-AMINO-6-CHLORO-4-NITROPHENOL
别名:
安全性: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2-氨基-6-氯-4-硝基苯酚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INCI名称: 2-Amino-6-chloro-4-nitrophenol

化学式: C6H5ClN2O3

CAS号: 6358-07-2

来源与历史背景

  • 起源: 人工合成苯酚衍生物,最早开发于20世纪中期 (参考: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1987)
  • 主要用途: 氧化染发剂中的偶联剂(coupler),与染料前体(如对苯二胺)反应生成稳定色素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染发色素生成 与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和染料前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形成醌亚胺中间体,最终聚合为不可溶性大分子色素 高(多项化学分析及染发效果研究) 色谱分析证实可生成蓝紫色调聚合物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3) 0.1-2% (与PPD联用)
宣称抗菌作用 理论上硝基和氯取代基可能干扰微生物代谢 极低(无直接研究证据) *注:此宣称仅为厂商资料提及,缺乏独立验证*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化学稳定性
硝基苯酚衍生物 2-氨基-6-氯-4-硝基苯酚 熔点:145-148°C
logP:2.1(中等脂溶性)
pH 4-9稳定,光敏感(需避光保存)
反应性基团 -NO2(硝基)
-Cl(氯)
-NH2(氨基)
强电子 withdrawing 效应
定向取代反应活性
易与氧化剂反应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永久性氧化染发剂:与对苯二胺(PPD)、间苯二酚等组成染料体系
  • 使用阶段: 碱性条件下(pH 9-11)与氧化剂混合后涂抹

关键协同成分

  • 对苯二胺(PPD):作为染料前体,共同参与氧化聚合
  • 过氧化氢:提供氧化环境(通常3-6%)
  • 氨水:维持碱性环境促进毛发角蛋白溶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性数据

  • 急性毒性: 大鼠口服LD50 >2000 mg/kg(低急性毒性)(来源:CIR评估报告)
  • 皮肤刺激性: 1%浓度对完整皮肤无刺激,破损皮肤可能引发轻度红斑

使用限制

  • 欧盟SCCS意见: 染发产品中最大允许浓度1%(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 禁忌: 已知对苯胺类染料过敏者禁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专业沙龙染发产品中的常见成分
  • 主要用于覆盖灰发/白发的中性至冷色调配方

消费者注意事项

  • 需进行48小时皮肤过敏测试
  • *注意:部分产品可能宣称"植物性"或"温和",但实际仍含化学合成染料成分*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科学共识

作为染发剂偶联剂具有明确功效,但需严格遵循浓度限制和使用规范。其过敏风险与苯胺类染料整体风险谱系相关。

未来研究方向

  • 开发替代性偶联剂以减少过敏风险
  • 改进配方降低皮肤渗透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