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萘二酚
2,7-萘二酚

中文名:2,7-萘二酚
英文名:2,7-NAPHTHALENEDIOL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2,7-萘二酚 (2,7-Naphthalenediol)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2,7-Naphthalenediol
- CAS号: 582-17-2
- 分子式: C10H8O2
天然来源与合成途径
2,7-萘二酚是一种芳香族二醇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化学合成,自然界中未发现显著存在。其结构类似萘酚,但具有两个羟基(-OH)位于萘环的2,7位。
注:目前无明确文献记载其天然来源。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抗氧化与自由基清除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抗氧化 | 通过酚羟基提供氢原子,中和ROS(活性氧物种) | 体外研究证实 | 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显示中等活性 (依据: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5) |
美白与酪氨酸酶抑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美白 | 可能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初步体外研究 | 在蘑菇酪氨酸酶模型中显示部分抑制效果,但弱于熊果苷 (依据:未发表实验室数据)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2,7-萘二酚的美白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推测认为其结构与氢醌类似,可能通过以下途径:
- 直接与酪氨酸酶铜离子结合位点相互作用
- 干扰多巴醌的氧化聚合过程
注:需更多人源酪氨酸酶模型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萘衍生物 | 2,7-萘二酚 | 白色至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160°C,微溶于水 |
活性基团 | 酚羟基 (2× -OH) | 提供电子转移能力,pH敏感性 (pKa~9.5)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配方类型
- 美白精华: 通常与维生素C衍生物、甘草提取物复配
- 抗氧化乳液: 与VE、阿魏酸等联合使用
潜在协同成分
- 四己基癸醇抗坏血酸酯: 增强自由基清除网络
- α-熊果苷: 多靶点抑制黑色素合成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刺激性评估
- 眼刺激: 动物测试显示轻度刺激 (依据:OECD 405测试)
- 皮肤致敏: 现有数据未显示明显致敏性
使用限制
建议配方浓度不超过0.5%,pH需控制在5-7范围内以保持稳定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目前2,7-萘二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较有限,主要作为辅助美白成分出现在专业线产品中。消费者对其认知度显著低于同类成分如熊果苷。
7. 总结与展望
2,7-萘二酚作为一种结构特殊的酚类化合物,展现出中等抗氧化潜力和可能的美白活性,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功效。其稳定性问题和作用机制的不确定性是当前主要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