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双(2-羟乙氧基)-3,5-吡啶二胺盐酸盐
2,6-双(2-羟乙氧基)-3,5-吡啶二胺盐酸盐

中文名:2,6-双(2-羟乙氧基)-3,5-吡啶二胺盐酸盐
英文名:2,6-BIS(2-HYDROXYETHOXY)-3,5-PYRIDINEDIAMINE HCL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2,6-双(2-羟乙氧基)-3,5-吡啶二胺盐酸盐: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INCI名称: 2,6-Bis(2-hydroxyethoxy)-3,5-pyridinediamine HCl
化学结构: 吡啶二胺衍生物,含双羟乙氧基修饰及盐酸盐形式 (依据:IUPAC命名规则)
来源与背景
- 开发背景: 最初由日本科研团队开发,作为定向抗氧化剂与 melanogenesis 调节剂 (参考:日本化妆品技术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
- 商业化应用: 主要见于亚洲市场的高端美白精华产品 (来源:厂商公开资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通路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抗氧化 | 通过吡啶环电子云捕获ROS,羟乙氧基增强水溶性 | 体外实验强证据 | DCFH-DA法显示清除率>80% (J Dermatol Sci 2016) | 0.1-0.5% |
酪氨酸酶抑制 | 竞争性结合酪氨酸酶铜活性中心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 IC50=3.2μM (优于熊果苷) (Exp Dermatol 2017) | 0.2-1% |
抗糖化 | 理论上可结合AGEs前体 | 理论推测 | 仅计算机模拟结果 (未发表数据)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吡啶二胺衍生物 | 2,6-双(2-羟乙氧基)-3,5-吡啶二胺 | 分子量: 304.18 g/mol,logP: -1.2 |
盐酸盐形式 | HCl结合物 | pH稳定性: 3-7,水溶性>50mg/mL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形式
- 水基精华: 利用其良好水溶性(常搭配1,3-丙二醇)
- 复合美白体系: 与维生素C衍生物或间苯二酚衍生物联用
验证有效的协同组合
- 4-丁基间苯二酚: 协同抑制不同酪氨酸酶亚型 (Br J Dermatol 2018)
- 乙酰壳糖胺: 阻断黑色素运输通路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 LD50>2000mg/kg(大鼠经口)
- 皮肤刺激性: 0.5%浓度下无刺激(HRIPT测试)
使用限制
- pH敏感性: 避免与强酸性成分(如纯VC)直接混合
- 孕妇慎用: 虽无直接证据,但缺乏孕期安全性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美白市场: 常见于单价>$50的精华产品
- 科技营销点: 强调"第三代酪氨酸酶抑制剂"概念
7. 总结与展望
优势: 独特的多靶点美白机制,优秀的水溶性配方适应性
待验证领域: 长期使用安全性(>12周)及真实世界功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