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基酚聚醚-10 羧酸
壬基酚聚醚-10 羧酸
中文名:壬基酚聚醚-10 羧酸
英文名:NONOXYNOL-10 CARBOXYLIC ACID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表面活性剂
成分简介
壬基酚聚醚-10 羧酸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乳化剂、清洁剂和增溶剂。在护肤品中,它能帮助混合油性和水性成分,使产品质地均匀稳定,例如在乳液、面霜和洁面产品中。同时,它具有温和的清洁能力,能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而不易引起过度干燥。在化妆品中,它常被用...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壬基酚聚醚-10 羧酸 (Nonoxynol-10 Carboxylic Acid)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壬基酚聚醚-10 羧酸 (Nonoxynol-10 Carboxylic Acid),CAS号:9014-90-8,EC号:618-344-0。
原料来源与生产
通过以下工艺合成:
- 基础原料: 壬基酚(石油衍生物)与环氧乙烷发生乙氧基化反应生成壬基酚聚醚-10
- 羧基化: 在碱性催化剂下与氯乙酸钠反应引入羧酸基团
- 精制: 中和、脱盐及去除副产物
(来源:Industrial Organic Chemistry, 4th Ed.;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清洁/卸妆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性降低界面张力,羧酸基团增强水溶性与污垢乳化 | ★★★☆☆ (充分证实) | 体外测试显示0.5%浓度可有效乳化矿物油(接触角≤15°) (J. Surfact. Deterg. 2018) | 0.2-2% |
| 增溶 | 乙氧基链形成胶束包封油溶性成分 | ★★★☆☆ (充分证实) | CMC≈0.01mM,胶束粒径15-20nm (Colloid Polym Sci 2015) | >0.05% |
| "温和性"宣称 | 羧酸基团降低表面电荷密度,减少蛋白变性 | ★☆☆☆☆ (有限证据)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刺激性仍高于APG类表活 (Contact Derm. 2019) | - |
注:"温和性"宣称需谨慎,多项研究显示其刺激性仍显著高于新型绿色表活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结构 | 基本性质 |
|---|---|---|
| 疏水基团 | 对壬基苯基 (C9H19C6H4-) | 强疏水性,Log P≈4.2 |
| 亲水基团 | -(OCH2CH2)10OCH2COO- | HLB≈14.2,pH依赖解离(pKa~3.8) |
| 关键杂质 | 游离壬基酚(≤0.1%),二噁烷(≤10ppm) | 需严格监控 (参照EC No 1223/2009) |
| 分子量 | ~660 g/mol | 多分散指数PDI≈1.1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主应用: 卸妆油/膏(3-15%),洁面啫喱(0.5-3%)
- 次应用: 洗发水(辅助表活,1-4%),泡沫浴剂(2-8%)
协同成分体系
- 增效清洁: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降低刺激性)
- 稳定泡沫: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提升泡沫持续性)
- 增稠控制: 氯化钠/丙烯酸酯共聚物(调节流变特性)
(配方数据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1 Formulation Guide)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急性毒性: LD50>2000mg/kg(大鼠经口)
- 皮肤刺激性:
- 4%浓度:人体斑贴试验中度刺激率18% (Dermatitis 2020)
- 眼部刺激:兔眼测试显示可逆性刺激
- 环境风险:
- 生物降解率<40%(28天OECD测试)
- 水生生物EC50=2.1mg/L(藻类)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 敏感肌、湿疹患者、儿童护理产品
- 限用区域: 避免眼周及黏膜使用
- 法规状态:
- 欧盟:允许使用但要求监控游离壬基酚<0.1%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未禁用但限用浓度
(安全依据:SCCS/1489/12意见书;CIR 2015最终报告)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价格定位: 中低端($3-5/kg)
- 应用占比: <5%洁面产品(呈下降趋势)
- 替代成分: 烷基聚葡糖苷(APG),椰油酰基羟乙磺酸钠
消费者认知矛盾
- 宣称误区: 部分产品仍标注"温和配方"
- 认知差距: 仅12%消费者知晓壬基酚环境风险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Survey 2022)
- 行业趋势: 国际品牌逐步淘汰(2020-2025年替代计划)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总结
- 优势: 高效清洁/增溶能力,低温稳定性好,成本效益高
- 缺陷: 潜在刺激性与环境持久性,含争议性壬基酚结构
- 安全性平衡点: 配方浓度≤2% + 严格杂质控制
未来展望
- 短期: 作为过渡性成分用于冲洗型产品
- 长期: 将被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替代(2025年后市场占比或降至<1%)
- 创新方向: 开发壬基酚游离的合成新工艺(如酶催化乙氧基化)
注:酶催化工艺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工业化可行性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