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12 烷/环烷
C10-12 烷/环烷

中文名:C10-12 烷/环烷
英文名:C10-12 ALKANE/CYCLOALKANE
别名:无
安全性:
7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C10-12 烷/环烷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10-12 Alkane/Cycloalkane 属于饱和烃类混合物,主要由C10至C12碳链的直链烷烃(alkane)和环烷烃(cycloalkane)组成 (依据:国际化妆品原料词典第16版)。
来源与制备工艺
- 主要来源:石油馏分精炼或合成法制备 (参考:Fiedler's Cosmetic Ingredients, 2022)
- 关键工艺:分馏提纯(沸点范围约180-220℃)、加氢处理去除不饱和键
- 纯度标准:化妆品级需满足99%以上饱和烃含量,残留芳香烃<0.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封闭性保湿 | 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膜,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 (多篇临床研究证实) | 可减少TEWL达40-60% (vs. 未处理组) (依据:J Cosmet Dermatol 2018) | 5-20% |
配方溶剂 | 溶解非极性活性成分(如某些防晒剂、抗氧化剂) | ★★★★ (广泛工业验证) | 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溶解力相当 (参考:Cosme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 1-15% |
皮肤屏障修复辅助 | 可能通过促进板层小体分泌增强角质层结构 | ★☆ (体外研究初步证据) | 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中观察到脂质分泌增加15% (来源:未发表实验室数据)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比例范围 |
---|---|---|---|
直链烷烃 | 癸烷(C10H22)、十一烷(C11H24)、十二烷(C12H26) | 无色无味,粘度0.5-2 cP (25℃) | 60-80% |
单环烷烃 | 环癸烷(C10H20)、甲基环己烷(C7H14) | 轻微挥发,闪点≥65℃ | 15-30% |
异构烷烃 | 2-甲基十一烷、3-乙基癸烷 | 分支结构降低结晶倾向 | 5-10%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作为化学防晒剂(如阿伏苯宗)的溶剂
- 彩妆:睫毛膏/眼线膏的油脂基质,提供抗水性能
- 保湿霜:与凡士林协同增强封闭性
增效组合
- +硅油:改善铺展性(降低表面张力至22-25 mN/m)
- +神经酰胺:可能增强脂质排列有序性 (体外证据,需进一步验证)
- +挥发性烃类:调节干燥速度(如与异十二烷复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50%)(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皮肤渗透:分子量>140 Da,基本不穿透角质层
- 刺激性:兔眼测试Draize评分=0(1%溶液)
使用限制
- 痤疮风险:封闭性强,油痘肌建议浓度<10%
- 敏感肌测试:需验证环烷烃组分耐受性(个别案例报告接触性皮炎)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替代硅油:宣称"无硅配方"的关键成分
- 环保宣称:部分品牌强调"可生物降解"(实际降解率<30%)注:此宣称需谨慎验证
消费者调研
2023年EU市场调查显示:62%消费者无法正确识别该成分,常与矿物油混淆 (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Awareness Survey)。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稳定性:抗氧化降解能力优于植物油脂
- 多功能性:兼具溶剂、成膜、保湿三重功能
未来方向
- 生物发酵来源开发(当前处于实验室阶段)
- 分子量精准控制的定制化混合物(如C10-only烷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