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还原辅酶I钠盐
B-还原辅酶I钠盐

中文名:B-还原辅酶I钠盐
英文名:DISODIUM NADH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B-还原辅酶I钠盐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Sodium Salt)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reduced form, Sodium Salt)
化学分类
- 辅酶类化合物:NADH的钠盐形式
-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辅因子
来源与制备
- 生物发酵法:通过微生物(如酵母)发酵提取纯化 (参考: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18)
- 化学合成法:需高纯度控制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细胞能量代谢增强 | 作为电子传递链中NADH的直接供体,提升ATP合成效率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 成纤维细胞ATP水平提升37%(1mM浓度)(依据: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20) | 0.1-1% |
抗氧化防御 | 再生谷胱甘肽系统,中和ROS | ★★★ (动物实验支持) | UVB照射后皮肤8-OHdG标记减少42%(参考: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9) | 0.05-0.5% |
抗衰老 | 推测通过SIRT1途径激活 | ★☆ (理论推测) | 注:尚无直接人体试验证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氧化还原辅酶 | β-NADH (还原型) | 分子量:709.4,易溶于水,pH稳定范围6-8 |
关键结构单元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 含还原性氢负离子(H-) |
稳定性挑战
- 光敏感性:需避光包装
- 氧化风险:配方中需添加抗氧化剂(如焦亚硫酸钠)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精华:pH 6-7最佳
- 微脂囊包裹体系:提升稳定性
增效组合
- 维生素C衍生物:循环再生氧化还原系统
- 线粒体靶向肽:如SS-31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CIR 2021年度报告)
- 敏感肌测试:0.5%浓度无刺激
使用限制
- 避免配伍:强氧化剂(如过氧化苯甲酰)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线:常与"细胞能量"概念绑定
- 科技营销点:强调"生物黑客"技术
认知误区
- "即时提亮效果":注:实际需持续使用2-4周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核心辅酶,B-还原辅酶I钠盐在抗氧化和能量支持方面具有明确科学依据,但需进一步:
- 开发稳定化输送技术
- 开展随机对照人体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