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氨基间甲酚
6-氨基间甲酚

中文名:6-氨基间甲酚
英文名:6-AMINO-m-CRESOL
别名:无
安全性:
36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6-氨基间甲酚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6-Amino-m-cresol
CAS号: 2835-99-6
IUPAC名称: 3-Methyl-6-aminophenol
天然/合成来源
- 来源类型: 合成化合物 (无已知天然直接来源)
- 常见生产方法: 通过间甲酚硝化后还原氨基化制备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活性作用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氧化染发剂中间体 | 与双氧水氧化形成有色聚合物 | 充分证实 | 在pH 9-10条件下高效聚合 (依据:J. Cosmet. Sci., 2003) | 1-3% (终产品) |
抗氧化辅助作用 | 理论推测的电子供体能力 | 初步研究 | 体外实验中显示自由基清除潜力 (参考:未发表实验室数据)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6-氨基间甲酚作为染发剂中间体,其作用机制涉及:
- 在碱性条件下(pH≥9)去质子化形成活性亲核中心
- 与过氧化氢氧化生成苯醌亚胺中间体
- 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与其它中间体(如间苯二酚)聚合
- 形成不可溶性有色大分子 (依据:J. Soc. Cosmet. Chem., 1985)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氨基酚衍生物 | 6-氨基间甲酚本体 | 分子量123.15 g/mol,pKa≈9.5 |
氧化产物 | 苯醌亚胺衍生物 | 高反应活性,半衰期短 |
结构特性
- 电子结构: 氨基(-NH2)与羟基(-OH)的协同给电子效应
- 空间位阻: 甲基(3位)造成分子不对称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永久性染发剂: 作为主要中间体 (占比1-5%)
- 氧化型染眉膏: 与铁盐复合使用
协同成分
协同成分 | 协同机制 | 典型比例 |
---|---|---|
间苯二酚 | 共聚形成更大色原分子 | 1:1至1:3 |
对氨基苯酚 | 拓宽色谱范围 | 0.5:1 |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使用浓度≤2% (参考:CIR 2012评估)
- 潜在风险:
- 皮肤致敏性 (LLNA测试阳性)
- 眼部刺激性
适用人群
禁忌人群: 对苯胺类过敏者、头皮破损者
孕妇慎用: 缺乏充分安全性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专业线染发产品: 主要用于沙龙专业染发剂
- 宣称重点: 灰白覆盖力、颜色持久性
消费者教育盲点
多数消费者不了解其作为染发中间体的本质,误认为是"养护成分" (来源:2021消费者调研)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染发效率优于传统对位氨基酚
- 产生的棕色调更自然
未来研究方向
- 降低致敏性的结构修饰
- 与新型氧化系统的兼容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