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
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

中文名: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
英文名:GLYCERYL TRIACETYL RICINOLE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黏度控制,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 (Triacetyl Glyceryl Ricinole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INCI名称: Glyceryl Triacetyl Ricinoleate (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
化学结构: 由蓖麻油酸(Ricinoliec acid)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经乙酰化反应生成的酯类化合物。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 主要从蓖麻油(Ricinus communis)中提取的蓖麻油酸衍生而来 (依据:ISO 18363-1:2015标准)。
- 合成途径: 通过蓖麻油酸与甘油在乙酰化试剂(如乙酸酐)作用下酯化反应制备。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与封闭保湿 | 形成疏水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高(体外及临床验证) | 乙酰化酯类结构增强脂溶性,与角质层脂质相容性高 (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 1-5% |
增溶与稳定剂 | 非极性结构可溶解脂溶性活性物(如维生素E) | 中等(配方实验验证) | 与硅油及合成酯兼容性良好,提升体系稳定性 (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0) | 0.5-3% |
抗氧化辅助 | 蓖麻油酸衍生物可能间接增强抗氧化活性 | 低(理论推测) | 注:需与明确抗氧化剂(如维C)协同使用 (初步体外研究)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乙酰化甘油酯 | Triacetyl Ricinoleate | 分子量:~600 Da,疏水性(LogP>5) |
脂肪酸衍生物 | 羟基脂肪酸酯 | 含12-OH基团,保留部分极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膏霜/乳液:作为封闭性润肤剂(替代矿脂或羊毛脂)
- 防晒产品:增强UV过滤剂的分散性
- 彩妆:改善颜料延展性
协同成分
- 硅油(如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降低黏腻感
- 神经酰胺:协同修复屏障 (临床研究显示屏障修复效率提升22%)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参考:CIR 2016年报)
- 致痘性: 低(分子量>500 Da,不易渗透毛囊)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至中性皮肤
- 慎用: 对蓖麻油过敏者 需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定位: 作为"植物源性润肤剂"在天然系产品中高频出现 (市场分析:2023年欧洲新品占比17%)。
注:部分品牌夸大"排毒"或"深层滋养"功效,缺乏科学依据。
7. 总结与展望
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是经安全验证的多功能酯类,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与新型屏障修复成分的协同机制
- 在微乳液体系中的增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