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氢化松脂酸酯

甘油氢化松脂酸酯

甘油氢化松脂酸酯
中文名:甘油氢化松脂酸酯
英文名:GLYCERYL HYDROGENATED ROSINATE
别名:
安全性:
2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氢化松脂酸酯 (Glyceryl Hydrogenated Rosin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Glyceryl Hydrogenated Rosinate

化学类别: 松脂衍生物酯类(氢化松香酸与甘油的酯化产物)

天然来源与工业制备

  • 天然来源: 衍生自松树树脂(Pinus spp.)的氢化松香酸 (参考:ISO 1279标准定义)
  • 工业制备: 通过松香酸氢化后与甘油酯化反应合成,纯度通常≥95% (依据:USP化学物质规范)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成膜与封闭作用 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性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强(体外及临床验证) 氢化松香酸酯的碳链结构增强膜连续性 (依据:2018年J. Cosmet. Sci.研究) 1-5%
增稠与稳定性调节 通过分子间氢键改变体系流变特性 中等(配方实证研究) 在油包水体系中表现优异,与极性油脂协同 (参考:2016年化妆品技术协会报告) 0.5-3%
抗氧化辅助作用 理论推测:氢化松香酸残留的酚羟基可能清除自由基 弱(仅有体外研究) *注:需更多人体实验验证* (来源:2015年Food Chem. Toxicol.初步研究)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甘油单氢化松脂酸酯 C23H36O4 (主要异构体) 熔点85-95℃,脂溶性,HLB值~3
甘油二氢化松脂酸酯 C43H66O5 粘度调节主导成分,需控制含量≤20%
游离氢化松香酸 C20H32O2 残留量≤1%(安全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唇部产品: 蜡质替代品(熔点低于蜂蜡但成膜性更优)
  • 防水防晒产品: 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协同增强耐水性能
  • 膏霜类: 与硅油/植物油复配改善延展性

增效组合

  • 与合成蜡(如聚乙烯蜡): 1:2比例可提升膏体硬度20% (依据:2020年配方专利US20200281521A1)
  • 与生育酚乙酸酯: 可能延缓酯键水解(pH5-6时最稳定)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当游离酸含量≤1%)(参考:CIR 2019最终报告)
  • 致痘性: 低(comedogenicity rating 1)
  • 敏感肌注意: 含微量树脂过敏原(如脱氢枞酸)

使用限制

避免与高浓度乙醇(>30%)配伍,可能导致酯析出 (来源:INCI技术指南)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商业定位

  • 替代天然蜡的合成友好选项: 宣称"植物来源"但实际经深度改性
  • "纯天然"营销争议: 需明确标注为氢化改性产物

消费者调查

2022年问卷显示:68%消费者误认其为"完全非合成成分" (来源:EWG市场调研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优异的成本-性能平衡(较天然蜡低30%成本)
  • 宽pH适应范围(3-9)

改进方向

需开发更高纯度工艺以减少过敏原残留,并加强消费者教育 (注:基于当前技术瓶颈分析)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