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肉豆蔻酸酯

甘油肉豆蔻酸酯

甘油肉豆蔻酸酯
中文名:甘油肉豆蔻酸酯
英文名:GLYCERYL MYRISTATE
别名:
安全性:
1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肉豆蔻酸酯 (Glyceryl Myrist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INCI名称: Glyceryl Myristate (甘油肉豆蔻酸酯)

化学分类: 脂肪酸酯类,由甘油与肉豆蔻酸(十四烷酸)酯化而成。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 可通过植物油脂(如椰子油、棕榈油)水解后分离肉豆蔻酸,再与甘油酯化获得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合成来源: 工业上多采用化学催化酯化法,控制反应条件以提高纯度。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效与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润肤与屏障修复 填补角质层脂质间隙,增强皮肤屏障完整性;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中等 (体外及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在模拟皮肤模型中显示与神经酰胺的协同效应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6)
乳化稳定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特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强 (工业应用广泛验证) 常用于O/W型乳液,与甘油硬脂酸酯复配提升稳定性
抗氧化辅助作用 可能通过酯键水解释放肉豆蔻酸,抑制脂质过氧化 弱 (仅体外研究) *注:需进一步人体试验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单酯化产物 1-甘油单肉豆蔻酸酯 亲水性较强,HLB值~3-5
二酯化产物 1,2-甘油二肉豆蔻酸酯 脂溶性为主,熔点~55-60°C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乳液/面霜: 作为辅助乳化剂,用量0.5-3%
  • 清洁产品: 与SLES复配降低刺激

增效组合

  • 与神经酰胺: 增强屏障修复功能
  • 与甘油硬脂酸酯: 提升乳化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5%浓度)(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痘性: 低风险(comedogenicity rating 1)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多作为辅助成分出现在保湿和抗衰老产品中,厂商常强调其"天然来源"特性。

7. 总结与展望

甘油肉豆蔻酸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多功能原料,未来研究可探索其酯化衍生物的增效潜力。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