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I/PPG/聚己内酯交联聚合物

HDI/PPG/聚己内酯交联聚合物

HDI/PPG/聚己内酯交联聚合物
中文名:HDI/PPG/聚己内酯交联聚合物
英文名:HDI/PPG/POLYCAPROLACTONE CROSS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HDI/PPG/聚己内酯交联聚合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HDI/PPG/聚己内酯交联聚合物(INCI: HDI/PPG/Polycaprolactone Crosspolymer)是一种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属于聚氨酯类衍生物

来源与制备

  • 化学合成路径:通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丙二醇(PPG)与聚己内酯的三元共聚反应形成交联网络结构 (参考: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8)
  • 工业应用:最初开发用于医疗器械涂层,后拓展至化妆品领域 (来源:US Patent 9,456,987)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成膜与屏障强化 在皮肤表面形成弹性薄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高(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可使TEWL降低27-34%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0.5-2%
肤质改善(平滑) 填补角质层微裂隙,光学折射降低表面散射 中(临床观察+仪器测量) 3D皮肤成像显示皱纹深度减少18% (参考:厂商临床测试报告) 1-3%
"抗衰老" 理论推测:薄膜张力可能暂时性拉紧皮肤 低(无长期抗衰证据) *注:此宣称缺乏胶原刺激作用的直接证据*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异氰酸酯组分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提供交联位点,分子量 168.19 Da
聚醚链段 聚丙二醇(PPG) 平均分子量 400-2000 Da,赋予柔韧性
聚酯链段 聚己内酯 降解速率可控(水解半衰期>6月)

关键结构特征

  • 交联密度:约15-25交联点/分子 (依据:GPC分析数据)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35℃至-15℃(取决于PPG比例)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膏霜/乳液:提供持久膜感(常见添加量1-3%)
  • 防晒产品:增强防水性 (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协同)

增效组合

  • 硅弹性体:改善铺展性(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 小分子保湿剂:甘油/尿素可渗透至薄膜下方增强保湿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2019年认定为"安全使用"(浓度≤5%) (参考:CIR Final Report)
  • 残留HDI:需控制<1ppm(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混合性皮肤
  • 慎用:对聚氨酯材料过敏者 (发生率<0.2%)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线:常与肽类、维A衍生物配伍
  • 药妆渠道:强调"医学级成膜技术"概念

认知误区

  • "替代肉毒素":实际仅为物理性临时提拉
  • "促进胶原再生"尚无可靠证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成膜剂,HDI/PPG/聚己内酯交联聚合物在屏障修复和即时肤质改善方面具有明确价值,但需理性看待其非生物活性的本质。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

  • 交联结构的可控降解性优化
  • 与活性成分的递送协同机制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