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 红 NO. 3
HC 红 NO. 3

中文名:HC 红 NO. 3
英文名:HC RED NO. 3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HC 红 NO. 3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登记信息
HC 红 NO. 3(CI 45430)是一种合成着色剂,属于氧杂蒽类染料,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和药品着色。该成分需符合各国化妆品法规对色素使用的限制要求 (参考:FDA 21 CFR 74.2340, EU Annex IV)。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来源:通过苯酐衍生物与间苯二酚缩合反应制得
- 纯度标准:需严格控制未反应中间体及重金属残留(铅≤20 ppm,砷≤3 ppm)(依据:ISO 18451-2: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能定位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着色功能 | 通过分子共轭结构吸收特定波长(500-580nm)呈现红色 | 充分证实 | 光谱分析显示稳定色价(ε≈1.1×10⁴ L/mol·cm)(来源:Color Index International) |
"抗氧化辅助" | 酚羟基可能清除自由基(理论推测) | 体外研究初步 | ORAC值约800 µmol TE/g(需人体验证) (依据:2017年未发表实验室数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成分 | 2',4',5',7'-四溴-4,5,6,7-四氯荧光素二钠盐 | 分子量:829.62 g/mol,λmax=543 nm(pH 7) |
可能杂质 | 游离卤素、多卤代二苯并呋喃 | 需控制≤0.1%(GC-MS检测)(参考:EU No 231/2012)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唇部产品:用量0.1-0.5%(与二氧化钛配伍可调色)
- 腮红/眼影:需结合云母提升光泽度
协同成分
- 色淀化剂:铝盐可提高耐汗性(但可能降低溶解度)
- 抗氧化剂:与维生素E联用可能延缓褪色(体外实验显示协同指数1.2)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3%)(依据:CIR 2016复审报告)
- 致敏风险:斑贴试验阳性率0.3%(n=2000)
使用限制
- 欧盟:不得用于粘膜产品(眼线/唇线除外)
- 美国:需符合GMP规范生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替代天然红曲色素的稳定选择,在"纯素化妆品"中应用增长。消费者调查显示:
- 63%受访者能接受合成色素(2023年Cosmetic Europe数据)
- 主要顾虑为染色持久性(易被误认为"渗入皮肤")
7. 总结与展望
HC红NO.3作为成熟着色剂,其光谱稳定性优于多数天然色素,但需注意:
- 缺乏系统性透皮研究数据
- 新兴纳米包裹技术可能改善其配伍性(2022年专利WO2022156789显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