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3 异链烷烃

C9-13 异链烷烃

C9-13 异链烷烃
中文名:C9-13 异链烷烃
英文名:C9-13 ISOPARAFFIN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成分详细分析

C9-13 异链烷烃专业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9-13 异链烷烃 (INCI: C9-13 Isoparaffin) 属于合成烷烃混合物,由石油馏分经加氢精制或异构化工艺制得。(参考: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2023)

来源与制备

  • 原料来源:石油衍生物,经催化裂解和异构化反应生成
  • 关键工艺:加氢处理去除芳香烃和硫化物,提高纯度(依据:Petroleum Refining Processes, 2017)
  • 碳链分布:C9-C13 支链烷烃为主(占比>90%),含微量直链烷烃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效与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溶剂与载体 通过相似相溶原理溶解非极性活性成分(如防晒剂、硅油) ★★★☆ (充分证实) 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溶解力对比研究显示等效性(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轻质润肤剂 形成透气性油膜,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而不堵塞毛孔 ★★★☆ (临床验证) 在离体皮肤模型上显示TEWL降低18-22%(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8)
"促进渗透" 可能暂时性改变角质层脂质排列 ★☆☆☆ (理论推测) 体外研究显示对水杨酸的渗透增强率仅7-9%,无统计学意义(注:此宣称缺乏人体实验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异构烷烃 2-methyloctane
3-methylnonane
• 分子量:128-170 g/mol
• 沸点:160-220°C
• 闪点:60-80°C
微量组分 正构烷烃(<5%) • 主要为正壬烷至正十三烷
• 可能影响最终粘度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与OM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形成均相体系
  • 彩妆底霜:配合环状硅油改善铺展性
  • 卸妆油:作为PEG类乳化剂的非极性相载体

协同成分

  • 异十二烷:调节挥发速率(依据:Formulating Cosmetic Solutions, 2020)
  • 二甲基硅油:增强丝滑感
  • 生育酚乙酸酯:抗氧化稳定性提升30%(Journal of Stability Studies, 2019)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LD50 >2000 mg/kg(大鼠,经口)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显示极轻微红斑(0.5/4分)(CIR报告, 2016)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200)

使用限制

建议浓度≤25%,眼部产品需额外安全性验证。注:欧盟SCCS尚未对该成分进行单独评估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替代传统矿物油:宣称"更轻质""不致痘"
  • "纯净美妆"争议:部分品牌因其石油来源而排除使用

消费者调研

2022年问卷显示:68%消费者无法识别该成分,但"异链烷烃"名称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担忧(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Perception Survey)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稳定的化学惰性,适合敏感肌配方
  • 与硅油相当的性能但成本降低40%

未来方向

生物基异链烷烃的开发(如甘蔗衍生)可能解决可持续性质疑注:目前仅实验室规模生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