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季铵盐-67
聚季铵盐-67
中文名:聚季铵盐-67
英文名:POLYQUATERNIUM-67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头发调理剂、抗静电
成分简介
聚季铵盐-67是一种合成阳离子聚合物,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作为调理剂、抗静电剂和成膜剂。在护肤品中,它能帮助改善皮肤触感,使肌肤更柔软光滑,减少干燥和紧绷感。在化妆品中,尤其在护发产品如洗发水、护发素和定型剂中,它有效减少头发静电,防止毛躁,增强梳理顺滑度,并提供持久的定型效果。此外,它还能提...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聚季铵盐-67 (Polyquaternium-67)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聚季铵盐-67 (Polyquaternium-67),属于合成阳离子聚合物家族,是季铵化羟乙基纤维素衍生物。国际命名编号:CAS 1218887-28-0。
来源与生产
通过以下工艺合成:
- 原料:羟乙基纤维素 + 阳离子化试剂(如缩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铵)
- 工艺: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形成季铵基团
- 纯化:透析或超滤去除副产物和小分子杂质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 抗静电 | 阳离子基团中和发丝表面负电荷 | ★★★☆ (充分证实) | 可使头发静电降低70-90% (依据:电荷中和测试) | 0.1-0.5% |
| 成膜与保护 | 在角蛋白表面形成柔性阳离子聚合物膜 | ★★★☆ (充分证实) | 提升头发断裂强度15-25% (依据:张力测试) | 0.2-1% |
| 调理与顺滑 | 降低纤维间摩擦系数 (COF) | ★★★☆ (充分证实) | 摩擦系数降低40-60% (依据:头发摩擦仪测试) | 0.3-0.8% |
| "修复损伤" | 物理性填补毛鳞片间隙 | ★☆☆☆ (厂商宣称) | 注:扫描电镜显示表面覆盖但无结构修复 (证据等级:体外模型) | N/A |
作用机制详述
通过静电吸附机制结合角蛋白:
- 在pH 3-9范围内保持强阳离子性 (+20-30mV zeta电位)
- 分子量分布:50-200 kDa (优化表皮吸附与渗透平衡)
- 独特优势:含羟基与醚键,比传统聚季铵盐更耐电解质
详细吸附动力学研究: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数据显示:在受损头发上的吸附量(3.2mg/m²)显著高于健康头发(1.8mg/m²),证明其对损伤部位的选择性沉积 (来源:J. Cosmet. Sci. 2020;71:23-34)。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主链结构 | 羟乙基纤维素骨架 | 生物相容性多糖基,提供结构刚性 |
| 功能基团 | 2-羟丙基三甲基铵基团 | 季铵化度:0.8-1.2 meq/g (决定电荷密度) |
| 取代度(DS) | 0.5-0.9 | 影响水溶性及与角蛋白结合强度 |
| 分子特性 | 多分散指数(PDI):1.8-2.5 | 控制成膜均匀性与残留感 |
关键化学式特征
重复单元结构:
[→4)-β-D-Glcp-(1→] 主链 + [-O-CH₂-CH(OH)-CH₂-N⁺(CH₃)₃ Cl⁻] 侧链
(注:实际为无规取代共聚物,取代位点为纤维素羟基)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洗发水/护发素:作为沉积调理剂 (使用浓度0.2-1.5%)
- 免洗护发产品:发乳/发油核心成膜剂 (1-3%)
- 染烫修复产品:与蛋白质修复剂复配
增效配伍体系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SLES形成液晶相复合物,提升沉积效率
- 硅油乳化体系:与二甲硅油协同降低摩擦系数(协同效应>30%)
- 多元醇:丙二醇/甘油维持溶液稳定性(防止盐析)
- 避免配伍:高浓度电解质(>5%)会导致相分离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3% (结论日期:2020年) (来源:CIR Expert Panel Reassessment)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213) (证据等级:人体试验)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显示轻微刺激(RITIS=2.1/110)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染烫损伤发质、粗硬发质
- 慎用:细软塌发质(可能产生残留感)
- 敏感肌测试:虽无常见致敏报告,破损皮肤需谨慎
注:长期累积效应研究尚不充分,建议间断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沙龙线:占应用产品的68% (vs 开架品32%)
- 宣称关键词:"离子修复"、"角蛋白锚定技术"
- 价格区间:原料成本$25-40/kg (属中高端聚合物)
消费者认知分析
第三方调研显示(N=1500):
- 正感知:即时顺滑感认可度达82%
- 负反馈:14%用户报告累积性残留(尤其低孔隙度发质)
- 误区:32%消费者误认为"可渗透修复皮质层"(实际为表面成膜)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高效抗静电:优于传统聚季铵盐-10 (电荷中和效率+40%)
- 耐电解质性:在含盐配方中稳定性显著提升
- 低致敏特性:高分子量降低透皮吸收风险
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 环境残留问题:生物降解性较差(DT₅₀>60天)
- 改进方向:开发氧化-生物双降解型变体
- 功能拓展:接枝硅烷基团增强耐洗性(实验阶段)
未来趋势预测
基于2023年专利申请分析:
- 方向1:与植物源性阳离子聚合物复配降低环境足迹
- 方向2:开发pH响应型智能释放变体(专利WO2022156270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