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季铵盐-7
聚季铵盐-7
中文名:聚季铵盐-7
英文名:POLYQUATERNIUM-7
别名:Polyquaternium-7、PQ-7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头发调理剂、抗静电
成分简介
聚季铵盐-7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在护肤品中,它主要作为乳化剂和成膜剂,帮助稳定乳液和霜体,形成保护膜以锁住水分,增强保湿效果,同时改善涂抹感和肤感,使其更顺滑不油腻。在化妆品中,尤其在护发产品如洗发水和护发素里,它作为调理剂,能吸附在头发表面,减少静电,使头发柔软、易梳理,并...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聚季铵盐-7 (Polyquaternium-7)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聚季铵盐-7 (Polyquaternium-7),CAS号:26590-05-6,是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委员会(INCI)的标准命名。
来源与生产
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的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 (依据:聚合物化学合成文献,J. Appl. Polym. Sci.)。商业生产通常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实现,分子量范围10,000-100,000 Da。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发用调理剂 | 通过阳离子电荷吸附带负电的受损毛鳞片,形成柔性保护膜 | 强效证据 | 扫描电镜证实减少毛鳞片翘起率>40% (J. Cosmet. Sci., 2003) | 0.1-0.5% |
| 抗静电 | 导电聚合物层中和表面静电荷 | 强效证据 | 使头发摩擦电压从>2000V降至<500V (Int. J. Cosmet. Sci., 2010) | 0.05-0.3% |
| 肤感改善剂 | 在皮肤表面形成光滑水合膜,降低摩擦系数 | 中度证据 | 体外皮肤模型显示摩擦系数降低15-25% (Skin Res. Technol., 2015) | 0.05-0.2% |
| "保湿增强" | 理论推测:成膜作用可能延缓TEWL | 有限证据 | 无直接人体试验,仅离体皮肤数据 (厂商数据) | 未知 |
注:"保湿增强"宣称缺乏严格临床试验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聚合物骨架 |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 阳离子电荷密度:1.5-2.0 meq/g |
| 电荷特性 | 四级铵盐基团 | pH 2-10保持稳定正电荷 |
| 分子特征 | 线性高分子链 | 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指数(PDI) 1.8-2.5 |
| 溶解性 | 水溶性聚合物 | 不溶于乙醇(>30%)及油相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洗发水/护发素:核心调理成分(使用率85%)
- 沐浴露/洁面乳:肤感改良剂(使用率25%)
- 剃须产品:润滑增效剂(使用率15%)
增效组合体系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SLES/SLS形成"协同凝聚层",提升沉积效率 (Langmuir, 2007)
- 硅油乳液:通过电荷作用稳定乳化并促进硅油沉积
- 泛醇:增强受损发质修复效果(协同提升30%梳理性)
配伍禁忌
- 高浓度电解质(>1% NaCl):导致聚合物链卷曲失效
- 强阴离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形成不溶性复合物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2.5%)(CIR Final Report, 2018)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测试显示无刺激(0.5%溶液)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200)
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与强氧化剂直接混合(可能降解季铵基团)
- 受损屏障皮肤建议浓度<0.3%
- 眼周产品慎用(可能产生短暂刺激)
环境安全性
生物降解性差(28天降解率<20%),但生态毒性低(LC50>100mg/L)(OECD 301测试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大众洗护:宝洁/联合利华等主流品牌核心调理剂
- 专业沙龙线:与高含量硅油复配增强效果
- "无硅油"宣称产品:作为硅油替代调理成分
消费者认知特点
- 认知度低(仅8%消费者识别该成分)
- 常与"化学残留"误解关联(实际冲洗残留率<3%)
- 实际体验:82%用户感知头发更易梳理(消费者盲测数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高效电荷调控:最佳阳离子密度平衡沉积性与冲洗性
- 配方宽容度高:pH 3-9稳定,兼容多数表面活性剂体系
- 成本效益突出:单位调理效果成本仅为季铵盐-80的1/3
技术发展瓶颈
- 生物降解性缺陷(需开发生物基替代物)
- 高温稳定性不足(>70℃可能解聚)
未来研究方向
- 纳米结构化改性提升受损发质靶向性
- 与植物多酚复合增强抗氧化功能
- 可降解季铵盐聚合物开发(如氨基酸修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