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季铵盐-63

聚季铵盐-63

聚季铵盐-63
中文名:聚季铵盐-63
英文名:POLYQUATERNIUM-63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简介

聚季铵盐-63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常见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作为调理剂和抗静电剂。在护发产品如洗发水和护发素中,它能吸附在头发表面,改善梳理性、减少毛躁,并提供柔软顺滑的触感,同时抑制静电产生。在护肤品如乳液和面霜中,它充当成膜剂,帮助锁住水分,增强保湿效果,并使皮肤感觉更光滑。此外,它还能提升产品的...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聚季铵盐-63 (Polyquaternium-63)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聚季铵盐-63 (Polyquaternium-63),国际命名化妆品原料(INCI)标准名称,CAS号:1379519-76-7

原料来源与生产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通过以下单体的共聚反应制备:

  • 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MAPTAC - 阳离子单体)
  • 丙烯酸羟乙酯 (HEA - 亲水性单体)
  • 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 (硅酮改性单体) (来源:厂商专利文献 EP2867323B1)

物理形态与特性

  • 外观:澄清至微浊粘稠液体
  • 溶解性:水溶性,部分醇溶性
  • 离子特性:阳离子聚合物 (带正电荷)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长效柔顺与抗毛躁 阳离子基团中和发丝负电荷,硅酮链段形成疏水膜,降低摩擦系数 强 (体外&离体测试) 摩擦系数降低≥45%(vs.未处理发) (依据:DIN 53918标准测试) 0.5-2.0%
热防护 聚合物膜阻隔热量直接传导至角蛋白 中等 (体外研究) 230℃热处理后断裂强度保留率提高28% (来源:厂商热损伤测试数据) 1.0-3.0%
增强光泽度 硅酮链段平整毛鳞片,优化光反射界面 强 (临床评估) 光泽度仪测量提升22-35% (依据:Dia-Stron光反射测试) 0.8-2.5%
*修复分叉发梢* 物理性包裹分叉末端 弱 (显微观察) 扫描电镜显示分叉暂时粘合 *注:非真正结构修复* ≥2.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基团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度
季铵阳离子单元 三甲基铵丙基 强阳离子性,分子量≈5-10kDa 电荷中和(核心),发丝吸附
硅酮改性链段 聚二甲基硅氧烷侧链 DP≈10-20 (聚合度) 疏水膜形成,柔滑感来源
亲水链接单元 羟乙基丙烯酸酯 含羟基,HLB≈8-10 水溶性调节,配方稳定性
聚合结构特征 无规共聚物 分子量≈100-200kDa 成膜连续性,抗沉积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洗发水/护发素:阳离子兼容体系 (pH4-6)
  • 发膜/免洗护理:最佳载体 (浓度1-3%)
  • 热防护喷雾:与挥发性硅油复配
  • 洁面产品:*潜在配伍性问题*

增效协同成分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离子配对增强沉积 (例: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防止相分离 (例: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 挥发性硅油:加速成膜,减少粘腻感 (例: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 水解蛋白:填补毛鳞片间隙,协同修复 (依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配伍禁忌

  • 高浓度电解质:引起盐析沉淀
  • 强阴离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类,导致絮凝
  • 极端pH环境:pH>8可能水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测试证实无刺激 (0.5-5%) (依据:OECD 404)
  • 眼刺激性:轻度瞬时刺激 (需冲洗) (依据:OECD 405)
  • 致敏性:豚鼠最大化试验阴性 (来源:厂商安全档案)
  • 细胞毒性:EC50>1000μg/mL (极低) (依据:ISO 10993-5)

使用限制与警示

  • 累积残留风险:建议周期性使用clarifying shampoo
  • 细软发质:浓度>3%可能导致扁塌
  • 受损发质适用性:高孔性发质吸附量增加30-50%
  • 生态毒性:需关注阳离子聚合物环境蓄积 (注:尚无长期生态评估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护发线:售价>$30-60/200ml
  • 沙龙专业产品:热工具配套护理方案
  • 受损发质修护:主打"硅酮+阳离子"双效科技

宣称热点与争议

  • 有效宣称:"24小时抗毛躁" (通过湿度舱测试)
  • 有争议宣称"重建发芯结构" (注:无角蛋白渗透证据)
  • 市场差异化:vs传统硅油:更耐冲洗;vs普通聚季铵盐:更低沉积感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双效作用机制:阳离子吸附+硅酮疏水膜协同
  • 感官升级:解决传统阳离子聚合物的厚重感
  • 配方宽容度:兼容阴离子体系(需优化配比)

研究缺口与趋势

  • 透皮吸收研究:需确认头皮长期安全性
  • 生物降解性改进:下一代可裂解型聚合物开发
  • 多功能拓展:接枝抗氧化基团(如维E衍生物)
  • 精准沉积技术:pH响应型释放系统

专家使用建议

推荐作为受损发质护理体系核心成分,在冲洗型产品中添加1-2%,免洗产品2-4%。避免与强阴离子成分直接混合,配方需通过低温稳定性测试(4℃/45℃循环)。消费者使用建议每周1-2次深层清洁防止累积。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