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季铵盐-6

聚季铵盐-6

聚季铵盐-6
中文名:聚季铵盐-6
英文名:POLYQUATERNIUM-6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2
功效:抗静电

成分简介

聚季铵盐-6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作为调理剂和抗静电剂。在护肤品中,它能改善产品质地,使皮肤感觉柔软光滑,同时帮助锁住水分,增强保湿效果。在化妆品中,尤其在护发产品如洗发水和护发素中,它减少头发静电,增加光泽和易梳理性,还能形成保护膜,提升成分附着性和持久性。此外,它常用于...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聚季铵盐-6 (Polyquaternium-6)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聚季铵盐-6 (INCI: Polyquaternium-6),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法标准名称。CAS号:26062-79-3,化学分类:合成阳离子聚合物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合成路径:由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得
  • 原料形态:通常以透明至淡黄色粘稠水溶液形式供应(浓度30-40%)
  • 主要生产商:巴斯夫(Luviquat® FC系列)、索尔维(Custosense PQ)、科莱恩等
  • 历史应用:1970年代首次工业化生产,1984年获CIR安全评估认可 (来源:CIR评估报告, 1984)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发用调理 & 抗静电 阳离子基团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带负电的角蛋白,形成分子膜 ★★★★☆ (强) 降低梳理性摩擦系数达60%,效果与分子量呈正相关 (J. Soc. Cosmet. Chem, 1991) 0.2-1.0%
肤感改善剂 在皮肤表面形成亲水性聚合物膜,降低摩擦阻力 ★★★☆☆ (中)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摩擦系数降低25-40% (Skin Res Technol, 2005) 0.1-0.5%
粘度调节 分子链缠结与水合作用增加体系粘度 ★★★★★ (极强) 0.5%添加量可使水相粘度提升至5000-8000 cps (BASF技术文档) 0.1-1.0%
"屏障修复" 推测通过成膜作用减少TEWL ★☆☆☆☆ (弱) 注:此宣称缺乏直接临床证据,仅为物理性封闭作用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分子特征
主链结构 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 分子量:100,000-1,000,000 Da 阳离子电荷密度:2.0-3.5 meq/g
电荷特性 季铵盐基团 强阳离子性 (pH 2-12稳定) 等电点:pH 10.5以上
溶解性 水溶性聚合物 不溶于乙醇(>30%)及有机溶剂 水溶液澄清度:≥90%透光率
关键参数 单体比例 (AM:DMAEA-MCQ) 典型值 95:5 mol% 残留单体:≤100 ppm (丙烯酰胺)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洗发水/护发素:核心调理成分 (使用浓度0.5-2.0%)
  • 膏霜/乳液:肤感改良剂 (0.1-0.8%)
  • 沐浴露:增稠/泡沫稳定剂 (0.2-1.0%)
  • 剃须产品:润滑膜形成剂 (0.3-1.5%)

增效协同组合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SLES/SLS形成"离子对复合物",增强沉积效率 (机理:电荷中和)
  • 硅油乳液:促进硅油在发丝上的均匀分布,提升滑顺感
  • 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协同增稠效应,粘度提升达200%
  • 泛醇:复合膜增强保湿持续性 (体外透皮实验证实)

配伍禁忌

  • 高浓度电解质:盐析效应导致絮凝 (NaCl > 2%)
  • 强阴离子聚合物:如黄原胶/卡波姆,发生相分离
  • 极端pH:pH < 3时粘度剧降,pH > 10可能水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浓度上限2% (发用产品) / 0.5% (驻留型产品) (CIR Reassessment, 2018)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 (n=213),敏化率<0.2% (Dermatotoxicology, 7th ed.)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显示轻度刺激 (Draize评分3.2/110)

适用人群注意

  • 敏感肌测试:建议配方中丙烯酰胺残留量≤0.5 ppm
  • 痤疮倾向皮肤:无致痘性 (兔耳试验阴性)
  • 孕妇/哺乳期:无系统吸收风险 (分子量>100kDa)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序号07479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准用
  • 美国FDA:21 CFR 175.105 允许作为间接食品添加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性价比优势:单位成本仅为聚季铵盐-10的1/3-1/2
  • 应用占比:全球护发素市场渗透率约68% (2022)
  • 宣称热点:"无硅油配方核心调理剂"、"轻质保湿膜"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78%用户认可"改善干涩打结"效果 (Euromonitor消费者调研, 2023)
  • 认知误区:42%消费者误认为"季铵盐"是刺激性成分
  • 清洁美容影响:因"合成聚合物"身份遭部分纯天然品牌排斥

市场趋势

  • 改性方向:低分子量版本(MW<50kDa)用于喷雾型免洗产品
  • 可持续发展:生物基丙烯酰胺原料开发中(当前化石基占比>95%)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功效确定性:护发调理与粘度调节功能具有充分科学实证
  • 安全性:50年应用历史证实其安全谱系,但需控制单体残留
  • 配方友好性:与多数表面活性剂配伍良好,pH适应范围广

技术局限性

  • 耐盐性较差(限用于低电解质体系)
  • 高温稳定性不足(>70℃加速水解)
  • 透明凝胶体系可能产生蓝光效应

未来研究方向

  • 精准递送系统:与活性物构建离子络合物提升透皮率
  • 生物降解改性:引入可水解键解决环境累积问题 (当前生物降解率<10%)
  • 仿生结构:模拟角蛋白电荷分布的特异性结合设计

结论声明:聚季铵盐-6作为经典阳离子调理聚合物,在护发及肤感改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未来需通过分子工程优化环境表现,并加强临床级功效验证以应对绿色消费趋势。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