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倍半油酸酯
甘油倍半油酸酯

中文名:甘油倍半油酸酯
英文名:GLYCERYL SESQUIOLE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倍半油酸酯 (Glyceryl Sesquiole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描述
INCI名称: Glyceryl Sesquioleate
化学上为甘油与油酸的部分酯化产物,平均含1.5个油酸基团("倍半"表示1.5比例)(参考:国际化妆品成分词典第16版)。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 通常从植物油(如橄榄油、棕榈油)水解获得油酸后酯化
- 合成途径: 甘油与油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可控酯化,需精确控制摩尔比
- 商业形态: 淡黄色至琥珀色油状液体,可能有轻微特征气味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剂 | 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强(多篇临床研究)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35%(J Cosmet Sci, 2012) | 1-5% |
乳化稳定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液晶结构增强稳定性 | 强(物理化学研究) | 协同鲸蜡硬脂醇时可形成α凝胶结构(Colloids Surf B, 2018) | 0.5-3%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油酸双键捕获自由基 | 中等(体外研究) | DPPH实验中显示弱自由基清除能力(约15%)(未发表实验室数据)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相关性 |
---|---|---|---|
甘油单油酸酯 | 1-Monoolein | HLB≈3.8,熔点约35℃ | 主要润肤成分 |
甘油二油酸酯 | 1,2-Diolein | HLB≈1.5,液态 | 乳化稳定作用 |
游离甘油 | Glycerin | 含量≤3% | 辅助保湿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乳液/霜类: 作为辅助乳化剂(常与主乳化剂复配)
- 清洁产品: 增强温和性(减少SLS刺激)
- 彩妆: 改善颜料分散稳定性
增效组合
- 与鲸蜡硬脂醇: 形成更稳定的液晶结构
- 与透明质酸: 提升保湿持久性(协同实验显示效果+22%)(Int J Cosmet Sci, 202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10%)(CIR 2016最终报告)
- 敏感性风险: 极低(动物测试无刺激)
- 痤疮风险: 中等(comedogenicity评级3/5)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至中性皮肤
- 慎用: 油性/易生粉刺皮肤(高浓度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乳化剂出现在成分表中部位置,较少作为营销重点。近年来在"清洁美容"趋势下被部分品牌强调其植物来源特性(注:实际功效与是否植物来源无直接相关性)。
7. 总结与展望
甘油倍半油酸酯作为多功能脂质成分,其润肤-乳化双重功能已得到充分验证。未来研究可关注:
- 与其他新型乳化剂的协同效应
- 在经皮递送系统中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