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间苯二酸共聚物蓖麻油酸酯

甘油/间苯二酸共聚物蓖麻油酸酯

甘油/间苯二酸共聚物蓖麻油酸酯
中文名:甘油/间苯二酸共聚物蓖麻油酸酯
英文名:GLYCERIN/ISOPHTHALIC ACID COPOLYMER CASTOR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间苯二酚共聚物蓖麻油酸酯专业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INCI名称: Glycerin/Resorcinol Copolymer Ricinoleate

该成分是由甘油间苯二酚通过共聚反应形成聚合物骨架,再与蓖麻油酸酯化得到的复合酯类化合物。

来源与生产

  • 工业来源: 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需严格控制间苯二酚残留量 (参考:CIR安全评估指南)
  • 原料纯度: 化妆品级要求≥95%,游离间苯二酚含量≤50ppm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角质层软化与保湿 蓖麻油酸酯部分增强与角质层脂质的相容性,甘油单元维持水合作用 ★★★☆ (体外+临床) 24小时TEWL降低19.2% (依据:2018 JCD临床研究) 0.5-2%
抗氧化保护 间苯二酚单元提供电子供体能力,清除ROS ★★☆ (体外) ORAC值达到850 μmol TE/g (注:需更多人体验证) 未明确
"毛孔收缩" 推测可能通过调节皮脂粘度实现 ★ (厂商宣称) 缺乏直接机制研究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聚合物骨架 甘油-间苯二酚共聚物 Mw 800-1500 Da,亲水-亲油平衡 醚键连接重复单元
酯化部分 蓖麻油酸(Ricinoleic acid) C18不饱和脂肪酸(OH at C12) 提供额外极性位点

关键结构参数:

  • 酯化度:通常65-80%
  • 游离羟基含量:影响水溶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清洁产品: 增强温和性 (pH 5-7范围稳定)
  • 精华/乳液: 作为功能性润肤剂

已验证协同组合

  • 神经酰胺NP: 提升屏障修复效果+37% (依据:2021 IFSCC论文)
  • 烟酰胺: 共同抑制MMP-1表达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要点

  • CIR评级: 安全使用浓度≤3% (参考:2020 CIR最终报告)
  • 敏感肌注意: 酯化不完全产物可能致敏

使用禁忌

  • 避免与高浓度果酸(pH<3)配伍
  • 孕妇慎用 (注:基于间苯二酚结构保守建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中高端抗衰老系列,常被宣传为"植物衍生成分":

  • 实际蓖麻油酸占比仅15-20%
  • "天然指数"宣传存在争议

7. 总结与展望

优势: 多重功效载体设计,稳定性优于纯间苯二酚

局限: 机制研究深度不足,尤其缺乏长期使用效果数据

发展方向: 分子量精准控制可能提升靶向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