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
甘油

中文名:甘油
英文名:GLYCERIN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 (Glycerin)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分子特性
- INCI名称: Glycerin (甘油)
- 化学名: 1,2,3-丙三醇
- 分子式: C3H8O3
- CAS号: 56-81-5
- 分子量: 92.09 g/mol
来源与生产
甘油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取:
- 植物来源: 皂化反应(植物油水解)或生物柴油生产副产品 (当前主流可持续来源)
- 合成来源: 丙烯氧化法(石油衍生)(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 纯度等级: 化妆品级通常为99.5%以上 USP/EP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保湿 |
|
强 (多项临床研究) | 5%浓度可显著提升角质层含水量(Corneometer测量)(J Cosmet Dermatol 2008) | 3-15% |
屏障修复 |
|
中等 (体外+部分临床) | 与神经酰胺协同可加速屏障恢复速度40%(Br J Dermatol 2002) | 5-10% |
低温保护 |
|
强 (物理化学证实) | -45℃仍能保持液态水存在(Cryobiology 1984) | ≥10% |
抗衰老辅助 |
可能机制:
|
弱 (间接证据) | *注:无直接临床抗皱证据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多元醇 | 甘油单体 |
|
衍生物 | 甘油衍生物(如甘油葡糖苷) |
|
杂质控制 | 重金属、甲醇等 |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水基体系: 精华(3-10%)、化妆水(2-5%)
- 乳化体系: 面霜(5-15%)、乳液(3-8%)
- 特殊应用: 冻干制剂保护剂(5-20%)
协同成分
- 屏障修复: 神经酰胺 + 胆固醇 + 脂肪酸(摩尔比3:1:1)
- 保湿增效: 透明质酸(形成三维水合网络)
- 防腐辅助: 与1,3-丙二醇组合降低微生物活性
配伍禁忌
- 高浓度(>30%)可能反向吸水导致刺激
- 与某些阳离子聚合物产生絮凝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等级)(2019年最新评估)
- 急性毒性: LD50>5000mg/kg(实际无毒)
- 致敏性: 极低(<0.1%案例报告)
适用人群
- 广泛适用: 包括婴幼儿(浓度需≤10%)
- 敏感肌: 优选低浓度(3-5%)配方
- 禁忌症: 严重烧伤创面(需医疗指导)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数据
- 全球市场占有率:83%保湿产品含甘油(2022年Kline数据)
- 价格区间:$1-5/kg(工业级)
认知分析
- 正面认知: "经典安全"、"基础保湿"
- 认知局限: 低估其屏障修复功能
- 市场趋势: 植物来源甘油需求年增12%(ECOS市场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甘油作为化妆品基准保湿剂,其安全性和功效经过百年验证。当前研究重点转向:
- 分子修饰提升皮肤靶向性
- 极端环境(如太空护肤)应用开发
- 与微生物组互作机制研究
*注: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抗衰老等延伸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