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基十二醇橄榄油酸酯
辛基十二醇橄榄油酸酯

中文名:辛基十二醇橄榄油酸酯
英文名:OCTYLDODECYL OLIV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辛基十二醇橄榄油酸酯 (Octyldodecyl Olivate)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Octyldodecyl Olivate
CAS号:131528-04-4
化学分类:酯类润肤剂 (脂肪酸酯衍生物)
原料来源与生产
通过橄榄油酸 (Olea europaea 果实提取物) 与辛基十二醇的酯化反应合成:
橄榄油酸 + 辛基十二醇 → 辛基十二醇橄榄油酸酯 + 水
主要原料来源:
- 橄榄油酸:源自橄榄油皂化分离的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含油酸)
- 辛基十二醇:C20支链脂肪醇 (由辛醇与癸醇经Guerbet反应合成)
(依据:国际化妆品原料词典第16版;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注册数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柔肤 | 填充角质层间隙形成保护膜,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 (体外/临床证实)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4小时TEWL降低28%(5%浓度) | 1-10% |
铺展性增强 | 低粘度特性降低界面张力,提升配方延展性 | ★★★★★ (流变学证实) |
动态表面张力测量显示铺展系数比硅油高15-20% | 3-15% |
活性物渗透促进 | 破坏角质层脂质有序结构,增加亲脂性物质渗透 | ★★★☆☆ (体外研究) |
荧光标记物透皮实验显示渗透率提高1.8倍(8%浓度) | 5-12% |
抗氧化* | 理论推测橄榄酸残基可能提供抗氧化活性 | ★☆☆☆☆ (推测性) |
无直接证据,需依赖共存的天然抗氧化剂 | N/A |
*注:抗氧化宣称主要基于原料来源关联,缺乏针对该酯化产物的直接证据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Supplement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成分 | 油酸辛基十二烷基酯 (C18:1-ω9) |
分子量:约535g/mol Log P:>12 粘度:25-35mPa·s(25°C) |
次要组分 | 棕榈酸/亚油酸辛基十二烷基酯 | 占比<10% 碘值:70-85g I₂/100g 酸值:≤1mg KOH/g |
物理特性 |
|
(来源:供应商技术文档;脂质化学分析数据)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领域
- 彩妆产品:粉底液/膏(提升铺展性与贴肤度)
- 防晒制剂:增强UV过滤剂分散性与耐水性
- 抗衰精华:作为维A醇/肽类活性物的输送载体
- 身体护理:高滋润度乳霜/油膏基质(替代矿物油)
增效协同组合
- 硅油替代体系:+ 异壬酸异壬酯 + 聚甘油-3 二异硬脂酸酯 → 模拟硅感
- 屏障修复系统:+ 神经酰胺 NP + 胆固醇 → 增强角质层脂质重组
- 活性物输送系统:+ 卵磷脂 + 乙醇(≤5%) → 促进亲脂性成分渗透
- 稳定性提升组合:+ 生育酚乙酸酯 → 防止酯类氧化酸败
(依据:化妆品配方设计实践数据;原料供应商应用指南)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 (浓度≤25%) (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痘性:低风险 (兔耳实验0级)
- 刺激性:斑贴试验显示无刺激(HRIPT, 10%浓度)
- 致敏性:EC3>50%(LLNA试验)
适用性注意事项
- 最佳适用:
- 干性至极干性皮肤
- 成熟皮肤抗衰产品
- 高耐受要求的婴幼儿护理品
- 谨慎使用:
- 痤疮倾向皮肤需控制浓度≤8%
- 油性皮肤夏季配方需复配挥发性酯类
- 稳定性警示: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配伍,长期储存需添加抗氧化剂
(参考:CIR安全评估报告;接触性皮炎杂志临床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特征
- 高端天然宣称产品:"植物来源润肤剂"替代合成酯/硅油
- 清洁美容认证:满足ECOCERT/COSMOS天然认证要求
- 技术营销点:"生物仿生脂质"、"促进活性物吸收"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橄榄油衍生物"关联天然/滋养印象
- 认知误区:过度联想橄榄油抗氧化功效至该酯类成分
- 市场反馈:肤感评价显著优于矿物油(63%偏好度调查)
(来源:消费者调研报告;市场宣称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卓越的铺展性与轻质润肤平衡,解决了天然油脂粘腻问题
- 化学稳定性显著优于未改性橄榄油(氧化诱导期延长5倍)
- 多国法规兼容性良好(包括中国《已使用原料目录》)
研究与发展方向
- 证据强化需求:人体临床试验验证渗透增强作用机制
- 创新应用:在液晶乳化体系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 可持续性发展:生物催化合成工艺优化降低碳足迹
- 安全性监测:超长期使用(>5年)的皮肤影响追踪
(依据:化妆品技术研究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