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基二氧苯基甲基丙醛
亚甲基二氧苯基甲基丙醛

中文名:亚甲基二氧苯基甲基丙醛
英文名:METHYLENEDIOXYPHENYL METHYLPROPANAL
别名:无
安全性:
1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香料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亚甲基二氧苯基甲基丙醛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Methylenedioxyphenyl Methylpropional (亚甲基二氧苯基甲基丙醛)
化学别名
- 1-(1,3-Benzodioxol-5-yl)-4-methylpentan-3-one
- 3-(4-Methylphenyl)-5-(1,3-benzodioxol-5-yl)-1-pentanone
- 商品名:Lilial® (已被欧盟禁用)
分子结构
C13H16O3,含特征性亚甲基二氧基团(-O-CH2-O-)连接苯环
来源与生产
纯合成香料化合物,通过:
- 胡椒醛与丁酮的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制备
- 后续催化氢化还原中间体烯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注:该成分主要作为合成香料使用,无皮肤生理活性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作为芳香分子通过:
- 与嗅觉受体结合产生特定气味感知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特性实现空间扩散
宣称功效与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备注 |
---|---|---|---|---|
"提升使用愉悦感" | 嗅觉神经信号传导 | 强 (感官科学) | 可激活人类OR5AN1等嗅觉受体 | 非皮肤生理功效 |
"掩盖原料异味" | 气味掩蔽效应 | 强 (应用化学) | 阈值浓度0.0001%即有显著掩蔽力 | 配方技术功能 |
"辅助皮肤舒缓" | 理论推测:芳香疗法机制 | 极弱 | 无直接皮肤作用证据 | 营销宣称 |
(依据:IFRA标准、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评估)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 化学属性 | 技术参数 |
---|---|---|
化学类别 | 芳香醛衍生物 | 含亚甲基二氧基功能团 |
分子量 | 220.27 g/mol | - |
物理形态 |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 25℃状态 |
挥发性 | 中等挥发性 | 蒸汽压 0.01 hPa (20℃) |
溶解性 |
|
log P = 3.2 |
特征气味 | 强烈花香、铃兰调 | 阈值 0.1 ppb |
化学稳定性 |
|
需避光保存 |
(数据来源:Good Scents Company数据库,2023)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香水/古龙水(核心应用)
- 洗发水/护发素
- 沐浴露/香皂
- 洗衣液/柔顺剂(主要市场)
- 家居清洁产品
配方技术要点
- 典型用量:0.01% - 0.3% (香料复合物中)
- 增效剂:需与抗氧化剂(BHT/生育酚)复配防止氧化
- 稳定化:建议包裹于环糊精或脂质体降低挥发性
- 溶解载体:需使用乙醇、DPG或苯甲醇等溶剂预分散
协同芳香组合
- 铃兰香调:+ 羟基香茅醛、铃兰醛
- 花香增强:+ 苯乙醇、香叶醇
- 留香延长:+ 佳乐麝香、吐纳麝香
配方禁忌
- 禁止与强氧化剂配伍(如过氧苯甲酰)
- 避免高pH (>8)环境导致醛基降解
- 与伯胺类成分反应生成席夫碱
(依据:IFRA使用指南第49次修订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关键结论
- 欧盟SCCS认定:生殖毒性1B类 (2022年全面禁用)
- CIR评估:在0.1%以下浓度基本安全 (但2015年后未重新评估)
- 致敏性:明确接触性过敏原 (阳性率约1-3%)
使用限制
- 欧盟法规:2022年3月起全面禁止化妆品使用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允许使用但需标注致敏原
- IFRA标准:禁用 (2021年第49次修订)
敏感人群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绝对禁忌
- 湿疹/皮炎患者:高致敏风险
- 过敏体质:建议斑贴试验
替代成分
- 香茅醇丙酸酯 (Citronellyl Propionate)
- 新铃兰醛 (Lyral®)
- Florol® (四氢香叶醇)
(来源:欧盟委员会条例(EU) 2022/692,SCCS/1633/21意见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历史市场地位
曾为三大合成铃兰香料之一(与香茅醛、羟基香茅醛并列),占日化香料市场约15%份额
消费者认知现状
- 正面认知:熟悉的花香调(70%消费者可识别)
- 负面认知:"欧盟禁用成分"标签显著降低接受度
- 环境关切:生物累积性争议(logP>3)
行业应对策略
- 替代方案开发:2020-2023年相关专利增长300%
- 清洁标签运动:100%头部企业已淘汰该成分
- 消费者教育:强调"无Lilial®"作为营销点
(数据:Cosmetics Europe 2023年度市场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结论
- 核心价值:高效合成香料(非活性功效成分)
- 主要风险:生殖毒性+致敏性双重安全问题
- 法规状态:全球主流市场逐步淘汰中
技术发展趋势
- 微胶囊化技术:降低致敏性的可能路径
- 生物合成替代:工程酵母生产天然等同物
- AI香料设计:开发安全的结构类似物
行业建议
- 立即停止新配方开发
- 现有产品加速替代时间表
- 加强供应链审查(原料可能作为杂质存在)
未来展望
该成分将逐步退出日化领域,转向:
- 封闭系统芳香应用(如空气清新剂)
- 工业香料(非接触性产品)
- 作为反例推动下一代香料安全评估框架
(依据:SCCS未来化学品评估指南草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