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钠
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钠

中文名: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钠
英文名:SODIUM STARCH OCTENYLSUCCI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钠 (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 (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钠)
CAS号: 66863-14-7
EINECS号: 266-419-0
来源与制备
- 原料来源: 由天然淀粉(如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通过化学改性制得 (参考: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3)
- 制备工艺: 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在碱性条件下酯化反应,后经纯化处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吸油控油 | 多孔淀粉结构物理吸附皮脂,辛烯基琥珀酸基团增强疏水性 | 强(体外及离体实验证实) | 可吸附自重30%-50%的油脂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2) | 1%-5% |
肤感改良 | 颗粒形态调控光散射,减少油光视觉表现 | 中等(临床观察支持) | 改善配方铺展性与哑光效果 | 0.5%-3% |
舒缓抗炎 | 可能通过减少皮脂氧化间接作用 | 理论推测 | 注:无直接抗炎作用证据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链结构 | 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聚合物 | 保留淀粉基本骨架,分子量5万-50万Da |
改性基团 | 辛烯基琥珀酸酯 | 取代度(DS)通常0.01-0.03,赋予两亲性 |
物理形态 | 多孔球形颗粒 | 粒径5-50μm,比表面积2-5m²/g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控油类产品: 吸油粉末基质(蜜粉、散粉)
- 防晒产品: 改善二氧化钛/氧化锌的分散性
- 哑光底妆: 与硅油配伍降低表面光泽
增效组合
- 与硅石协同: 提升吸油效率30%以上 (依据: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8)
- 与尼龙-12配伍: 优化肤感滑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A类)(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皮肤刺激性: 未改性淀粉残留可能引发表面摩擦刺激
适用人群
- 最佳适用: 油性至混合性肌肤
- 慎用情况: 极度干燥皮肤或屏障受损状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流品牌多强调其"天然来源"和"物理控油"特性,但存在过度宣传"毛孔隐形"(注:视觉效果非实际改善毛孔结构)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作为性能稳定的改性淀粉,在控油配方中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注意:
- 改性工艺差异显著影响性能,需关注供应商技术参数
- 未来可能开发更高取代度的衍生物以增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