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糊精
淀粉糊精

中文名:淀粉糊精
英文名:AMYLODEXTRIN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淀粉糊精 (Starch Hydroxypropyltrimonium Chlorid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INCI名称: Starch Hydroxypropyltrimonium Chloride (依据:国际化妆品成分命名法)
化学分类: 阳离子改性多糖衍生物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 玉米、马铃薯或木薯淀粉水解产物
- 改性工艺: 通过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季铵化反应制得 (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头发调理 | 阳离子基团与带负电的角质层结合,降低静电排斥 | 强(多项临床研究) | 改善梳理性评分达47%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ichology, 2018) | 0.5-2% |
皮肤保湿 | 多糖链形成水合层,减缓TEWL *注:需配合封闭剂增强效果* | 中等(体外+小型人体试验) | 4小时保湿率提升18% (参考: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0) | 1-3% |
"修复屏障" | 可能通过水合作用间接支持屏障功能 | 理论推测 | (来源:厂商提供资料,需谨慎评估) | 未明确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阳离子改性使淀粉糊精获得正电荷,通过静电作用:
- 头发:中和负电荷减少毛躁,临床显示可降低摩擦系数0.23±0.05
- 皮肤:多糖羟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网络,但缺乏对紧密连接蛋白的直接调控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季铵化淀粉 | 羟丙基三甲基淀粉醚氯化物 | 分子量:5k-50k Da,取代度0.2-0.5 |
残留单体 |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 含量<50ppm(化妆品级标准) |
结构特征
- 葡萄糖单元: α-1,4糖苷键主链,含季铵基侧链
- 电荷密度: 0.3-1.2 meq/g (依据: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7)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洗发水/护发素: 占比1-3%,与硅油复配降低沉积量
- 免洗护发产品: 喷雾/乳液中达5%
- 面霜/乳液: 通常0.5-1.5%作为辅助保湿剂
增效组合
协同成分 | 作用原理 | 典型比例 |
---|---|---|
聚二甲基硅氧烷 | 阳离子淀粉促进硅油均匀分布 | 淀粉:硅油=1:2 |
透明质酸钠 | 多糖网络协同保湿 | 1:0.3-1 |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5%) (参考:CIR 2019最终报告)
- 刺激性: 眼刺激评分0.5/5(Draize测试)
- 致敏性: 未报告显著病例 *注:需关注残留单体风险*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受损发质,正常至干性皮肤
- 谨慎: 油性头皮(可能加重黏腻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流宣称: "天然来源阳离子调理剂"
- 价格区间: 中端($15-40/100ml护发产品)
认知分析
消费者对其"植物衍生成分"认知度(62%)远高于实际化学改性理解度(18%)(来源:2023年Cosmetic Ingredient Awareness Survey)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相比传统阳离子聚合物(如聚季铵盐-10),生物降解性提升40%
- 电荷稳定性在pH3-9范围内保持良好
研发方向
- *探索领域: 纳米化处理增强皮肤渗透性
- *挑战: 高浓度(>3%)可能影响配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