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中文名: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英文名:VINYL DIMETHICONE/METHICONE SILSESQUIOXANE CROSS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本质
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Vinyl Dimethicone/Methicone Silsesquioxane Crosspolymer) 是经催化交联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有机硅弹性体,兼具有机硅的润滑性与无机硅的骨架稳定性。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合成路径:通过铂催化氢化硅烷化反应,使含乙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含Si-H键的聚甲基倍半硅氧烷发生交联 (依据:有机硅化学合成原理)
- 物理形态:通常为半透明至白色粉末或分散体(溶于环戊硅氧烷、异十二烷等载体)
- 主要生产商:Dow Corning(现Dow Silicones)、Shin-Etsu、Wacker等有机硅专业企业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即时填充皱纹 | 弹性微粒在皱纹凹陷处形成光学平滑层,通过光折射减少阴影 | ★★★☆ (体外/临床影像学证实) | 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皱纹深度减少20-35% (J.Cosmet.Sci, 2015) | 2-8% |
控油/哑光 | 多孔网络结构吸附皮脂,形成疏水屏障减少油光 | ★★★☆ (离体皮肤测试证实) | Sebumeter显示4小时吸油量达150%自重 (IFSCC Mag, 2018) | 3-10% |
提升贴肤感 | 低表面张力促进铺展,弹性体形变适应皮肤微起伏 | ★★★☆ (流变学/感官评估) | 动态摩擦系数降低40% vs 普通硅油 (Tribol.Int, 2020) | 1-5% |
增强防晒稳定性 | 笼型结构包覆光敏成分,减少光降解 | ★★☆☆ (体外研究) | UVA照射下阿伏苯宗保留率提高25% (厂商数据) | 2-5% |
*刺激胶原再生* | 缺乏直接机制证据 | ☆ (理论推测) | 注:此宣称缺乏细胞水平研究支持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结构单元 | 化学特征 | 功能贡献 | 分子量范围 |
---|---|---|---|
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链 | -(Si(CH3)2O)n- 含末端乙烯基 | 提供柔韧性 & 交联位点 | 5,000-20,000 Da |
聚甲基倍半硅氧烷核 | (RSiO1.5)m (R=CH3) | 刚性骨架 & 多孔结构 | 3,000-8,000 Da |
交联桥梁 | -Si-CH2-CH2-Si- 键 | 稳定三维网络 | - |
表面修饰基团 | 残留Si-H或乙烯基 | 影响极性 & 相容性 | - |
关键结构参数
- 交联密度: 5-15% 决定弹性模量
- 粒径分布: 0.1-20μm (粉末态),分散后0.5-5μm
- 孔隙率: BET比表面积 10-50 m²/g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类型
- 哑光底妆: 与环戊硅氧烷、二氧化硅协同增强控油
- 高防晒产品: 搭配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氧化锌提升光稳定性
- 抗皱护理: 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复配增强填充效果
- 慕斯质地: 在推进剂中形成稳定气溶胶结构
增效组合
- 吸油协同: 月桂酰赖氨酸 + 本成分 → 吸油量提升40%
- 悬浮稳定: 硬脂酸铝 + 本成分 → 防止颜料沉降
- 柔焦增效: 球形硅石 (2-5μm) + 本成分 → 漫反射增强
注:与高极性成分(如甘油>10%)可能降低分散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15%)(CIR 2016)
- 致痘性: 0级(兔耳试验)
- 透皮吸收: 分子量>500Da,无透皮证据
- 眼刺激: 未稀释分散体可能致机械性刺激
适用人群注意
- 油性/混合肌: 优先推荐(控油效果明确)
- 敏感肌: 需测试载体溶剂耐受性
- 痤疮肌: 安全但需确认配方无致痘油脂
- 医美术后: 建议避开创面期(物理摩擦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应用: 78% 奢养粉底/防晒单品
- 宣称关键词: "柔焦哑光"(92%)、"持妆控油"(85%)、"填纹"(76%)
- 价格溢价: 含本成分产品均价高出基准线35%
认知误区
- *误解1:* "可替代肉毒杆菌" → (实际为暂时物理填充)
- *误解2:* "会被皮肤吸收" → (实际成膜于表面)
- 正确认知: 94%消费者认可"即时妆效提升"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物化性能: 独特刚柔并济结构实现哑光+贴肤平衡
- 配方价值: 解决高SPF产品油腻感的核心技术
- 安全性: 惰性特征适用于敏感肌方案
未来发展方向
- 功能化修饰: 接枝抗氧化基团(如维生素E衍生物)
- 生物降解研究: 开发可解聚结构(目前尚无突破)
- 精准递送: 利用多孔结构负载活性物
- 仿生结构: 模拟皮肤脂质层弹性模量(0.5-2MPa)
该成分将持续作为高性能彩妆与防晒产品的核心基质材料,但需加强消费者教育以区分即时修饰效果与生物抗老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