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丙烯酸钠共聚物
乙烯/丙烯酸钠共聚物

中文名:乙烯/丙烯酸钠共聚物
英文名:ETHYLENE/SODIUM ACRYLATE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乙烯/丙烯酸钠共聚物 (Ethylene/Sodium Acrylate Copolymer)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乙烯/丙烯酸钠共聚物 (Ethylene/Sodium Acrylate Copolymer)
化学分类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 阴离子聚电解质
原料来源
- 工业合成:通过乙烯与丙烯酸单体在高压反应器中自由基共聚形成,经氢氧化钠中和后获得钠盐形式
- 商品形态:通常以白色粉末或分散液形式供应 (如Clariant的Aristoflex® AVC系列)
- 天然替代性:完全合成来源,无直接天然等价物 (依据:ISO 16128化妆品成分天然来源定义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增稠/流变控制 | 羧酸根离子在水相中电离产生静电斥力,使聚合物链伸展形成网状结构捕获水分 | ⭐⭐⭐⭐⭐ (充分证实) |
pH>5时完全电离,粘度随浓度指数级增长 (依据:Journal of Rheology 2018) | 0.1-1.5% |
稳定乳化体系 | 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机械阻隔层,提升乳液ζ电位(负电荷) | ⭐⭐⭐⭐ (实验证实) |
降低界面张力至15mN/m,防止液滴聚结 (参考: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20) | 0.2-0.8% |
悬浮固体颗粒 | 三维网络结构产生屈服应力,克服颗粒沉降重力 | ⭐⭐⭐⭐ (实验证实) |
在0.5%浓度可悬浮密度≤2g/cm³的颗粒 (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9) | 0.3-1.0% |
*成膜保湿* | 干燥后形成透氧性薄膜减少TEWL | ⭐⭐ (理论推测) |
体外实验显示TEWL降低12-18%,缺乏活体验证 (注:此机制基于离体皮肤模型) | ≥1.5%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基础单体 | 乙烯(C₂H₄) 丙烯酸(C₃H₄O₂) |
摩尔比 40-60% : 60-40% 分子量 1-3×10⁶ Da |
无规共聚物,含亲水(-COO⁻)与疏水(-CH₂-)区段 |
电荷特性 | 阴离子聚电解质 | pKa≈4.5 等电点 pH 3.8-4.2 |
pH>5时完全电离,粘度最大 |
溶解性 | 水溶性 | 不溶于乙醇(>30%) 耐盐性有限 |
二价离子(Ca²⁺/Mg²⁺)引起交联沉淀 |
热性质 | 热可逆凝胶 | 凝胶点 40-45°C 分解温度 >200°C |
升温时氢键断裂导致粘度下降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乳液/膏霜:O/W体系稳定剂 (用量0.2-0.8%)
- 凝胶制剂:透明水凝胶基质 (用量0.5-1.5%)
- 防晒产品:无机防晒剂悬浮载体 (TiO₂/ZnO)
- 彩妆:睫毛膏/眼线液的抗沉降剂
增效协同组合
- 流变协同:
- 与卡波姆复配提升弹性模量
- +羟乙基纤维素增强假塑性
- 稳定性协同:
- +螯合剂(EDTA二钠)防止二价离子絮凝
- +非离子表活(PEG-40氢化蓖麻油)降低电解质敏感度
- 功能协同:
- 与透明质酸钠复配增强水合作用
- +硅弹性体改善铺展性与丝滑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浓度≤5%) (参考:CIR 2018最终评估报告)
- 致敏性:极低 (分子量>100kDa不易透皮)
- 眼刺激:中性pH配方无刺激,酸性条件(pH<4)可能引发刺激
适用性注意
- 最佳pH范围:5.0-7.5 (超出此范围粘度显著下降)
- 禁忌配伍: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沉淀风险)
- 高浓度电解质 (>1% NaCl引致絮凝)
- 皮肤类型限制:
- 油痘肌:高浓度可能致闷痘
- 敏弱肌:避免与促渗剂(如酒精)联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护肤品:主打"空气感质地"的凝胶类产品
- 纯净彩妆:替代传统丙烯酸增稠剂(如Carbomer)的"精简配方"选择
- 防晒创新:高SPF值矿物防晒的流动性解决方案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向认知:"无硅感""不搓泥"的质地标签
- 认知偏差:
- 误认为具"活性护肤功效" (注:实际为配方基质非活性成分)
- 过度担忧"合成聚合物"安全性
- 市场教育重点:澄清其物理增稠本质,强调与活性成分的兼容性优势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高效增稠:单位用量粘度产出比卡波姆高3-5倍
- 质地优势:赋予配方独特的"果冻状"剪切变稀特性
- 配方精简:单剂实现增稠+悬浮+稳定多重功能
局限性
- 电解质耐受性差限制其在含高浓度盐类配方中的应用
- 高湿度环境下膜层可能重新水化导致定妆产品脱妆
未来发展方向
- 结构改性:开发耐电解质衍生物(如引入磺酸基团)
- 绿色合成:生物基乙烯单体的应用探索 (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
- 功能拓展:接枝抗菌/抗氧化基团实现多功能化 (理论可行性已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