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百合花提取物
白花百合(LILIUM CANDIDUM)花提取物
中文名:白花百合花提取物
英文名:LILIUM CANDIDUM FLOWER EXTRACT
别名:白百合花提取物、玛丹娜百合花提取物、百合花提取物
安全性:
1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简介
白花百合(Lilium candidum)花提取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作为天然活性成分使用。它具有抗氧化特性,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过程;同时具有抗炎作用,可舒缓敏感或受刺激的皮肤,减少红肿和不适。该提取物还提供保湿效果,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帮助锁住水分,使肌肤更柔软光滑。此外,它可能辅助均匀肤色,...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白花百合(LILIUM CANDIDUM)花提取物: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学背景
INCI名称: LILIUM CANDIDUM FLOWER EXTRACT
植物来源: 白花百合(Lilium candidum L.)为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及西亚。(依据:植物分类学数据库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提取工艺与形态
- 常见提取方法: 水或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部分厂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
- 物理形态: 通常为淡黄色至棕色液体或粉末
- 活性保留: 低温提取工艺更利于保留酚类化合物(参考: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效及科学证据等级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清除ROS、提升SOD活性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 含槲皮素苷等酚类,DPPH清除率IC50≈0.2mg/mL(Food Chemistry, 2017) | 0.5-2% |
| 抗炎 | 抑制COX-2、IL-6分泌 | ★★★ (体外研究) | 在LPS刺激的巨噬模型中降低TNF-α表达40%(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9) | 1-3% |
| 美白提亮 | 可能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 | ★☆ (初步研究) | 体外实验显示15%浓度时抑制率≈30%(厂商数据,未发表)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抗氧化功效
白花百合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主要源于其丰富的酚酸类和黄酮苷成分。研究发现:
- 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检测,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率达78%@1mg/mL
- 在3D皮肤模型中,预处理2%提取物可使UVB诱导的MDA(脂质过氧化标志物)减少62%(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2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 酚酸类 | 对香豆酸、咖啡酸 | 水溶性,热不稳定 | 抗氧化、抗糖化 |
| 黄酮苷 | 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酚衍生物 | 中等极性,UV吸收 | 抗炎、自由基清除 |
| 多糖类 | 阿拉伯半乳聚糖(推测) | 高分子量,粘性 | 潜在保湿作用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 精华液、化妆水(pH 5-7稳定性最佳)
- 乳化体系: 乳液、面霜(需注意高温导致的酚类降解)
增效组合
- 抗氧化协同: 维生素E、阿魏酸——可提升自由基清除网络效应
- 舒缓加强: 红没药醇、积雪草苷——多通路抑制炎症因子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目前未纳入评估,但百合科提取物普遍认为安全(参考:CIR 2016年度报告)
- 致敏风险: 花粉蛋白残留可能引发接触性过敏(Contact Dermatitis, 2018)
适用人群
- 推荐: 正常至敏感肌(需斑贴测试)
- 慎用: 已知对花粉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在化妆品市场中,白花百合提取物主要被定位为:
- "自然来源的抗氧化剂"——常见于有机/纯净美容产品线(注:部分宣称如"排毒"缺乏科学依据)
- 传统草药关联: 强调其在欧洲民间疗法中的皮肤舒缓历史
7. 总结与展望
白花百合花提取物作为植物活性成分:
- 已验证优势: 明确的抗氧化和中等抗炎潜力
- 研究缺口: 缺乏标准化临床研究,尤其美白功效证据薄弱
- 发展方向: 纳米载体技术可能解决其稳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