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百合鳞茎提取物

白花百合(LILIUM CANDIDUM)鳞茎提取物

白花百合鳞茎提取物
中文名:白花百合鳞茎提取物
英文名:LILIUM CANDIDUM BULB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白花百合(LILIUM CANDIDUM)鳞茎提取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LILIUM CANDIDUM BULB EXTRACT

植物来源

  • 物种:白花百合(Lilium candidum L.),百合科(Liliaceae)
  • 使用部位:鳞茎(地下茎的变态器官)(参考:植物解剖学分类标准)
  • 地理分布: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广泛栽培于欧洲和亚洲

提取工艺

  • 常见方法:水/乙醇混合溶剂提取、超临界CO₂提取
  • 关键参数:溶剂比例、温度控制(通常低于60℃以保护热敏成分)(依据:典型化妆品原料生产流程)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体外研究证实 在DPPH实验中显示EC₅₀≈0.5mg/mL(来源: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0.1-1%
抗炎 抑制COX-2和IL-6表达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模型中降低TNF-α分泌40%(来源: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8) 0.5-2%
美白亮肤 理论推测:可能抑制酪氨酸酶 初步体外证据 在蘑菇酪氨酸酶实验中显示中等抑制率(约30% at 1mg/mL)(注:缺乏人体试验验证)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抗氧化机制:提取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如百合苷A)可捐赠氢原子中和自由基,并通过调节Keap1-Nrf2通路增强细胞内抗氧化酶(SOD、CAT)的表达。一项研究显示其ORAC值达到3500μmol TE/g(Food Chemistry, 2016)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生物活性
甾体皂苷 百合苷A/B(Lilioside A/B) 极性中等,热稳定性好 抗炎、免疫调节
酚酸类 对香豆酸、咖啡酸 水溶性,易氧化 抗氧化、紫外线保护
多糖 阿拉伯半乳聚糖 高分子量,粘性 保湿、屏障修复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爽肤水、精华液(pH 5-7稳定)
  • 乳液/霜体:需注意与乳化剂的兼容性
  • 避免:强氧化环境或高浓度多元醇体系可能引起沉淀

增效组合

  • 抗氧化协同:维生素E、阿魏酸
  • 抗炎增强:红没药醇、积雪草提取物
  • 理论推测:与烟酰胺可能协同美白(需进一步验证)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无重大安全风险报告(参考:2019年CIR化妆品成分评估)
  • 过敏风险:对百合科植物过敏者慎用(发生率<0.1%)
  • 孕妇适用性:无明确禁忌但缺乏专项研究

使用建议

  • 推荐浓度:0.5-3%(根据功效需求调整)
  • 禁忌配伍:避免与高浓度酸类(如果酸>10%)直接混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 产品定位:多见于"植物系"、"温和抗衰"类中高端产品
  • 宣称重点:常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美容成分"历史渊源绑定
  • 消费者认知调查:78%受访者关联"纯净"、"高雅"意象(来源:2022年欧洲化妆品消费者调研)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确证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使其适合敏感肌护理配方,但美白等部分宣称需要更多临床证据支持。

研发方向:值得探索其在皮肤微生态调节(通过多糖成分)和神经酰胺合成促进方面的潜在作用。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发表的科研文献和行业标准数据,不含商业推广内容。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