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氧基葡糖苷
辛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氧基葡糖苷
中文名:辛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氧基葡糖苷
英文名:CAPRYLYL DIMETHICONE ETHOXY GLUCOSID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乳化剂
成分简介
辛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氧基葡糖苷是一种复合成分,结合了硅油和糖苷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主要用作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帮助稳定油水混合物,使产品质地更均匀顺滑。同时,它能降低表面张力,增强铺展性,让护肤品更容易涂抹吸收,提供轻盈不油腻的肤感。此外,该成分还具有一定的润滑和保湿效果,常见于乳...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辛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氧基葡糖苷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Octyldimethicone Ethoxy Glucoside (ODM-EG),属硅烷改性糖苷类化合物。分子结构包含:
- 辛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链:疏水性硅氧烷骨架
- 乙氧基葡糖苷头基:亲水性糖苷单元
- 乙氧基连接桥:-(CH2CH2O)n- 增强水溶性
来源与生产
通过两步合成工艺制备:
- 辛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乙氧基化硅烷
- 与葡萄糖苷在酸性催化剂下缩合 (注:具体工艺参数属商业机密)
主要供应商:Dow Corning® (现属Dow公司),Shin-Etsu,Evonik (来源:化工原料数据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乳化稳定 | 硅烷链插入油相,葡糖苷头基锚定水相,降低界面张力 | ★★★★☆ (体外/配方验证) |
油水界面张力降至5-8mN/m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20) | 1.5-3% |
| 肤感调节 | 硅氧烷层提供滑爽感,葡糖苷增强铺展性 | ★★★☆☆ (感官评估) |
降低配方黏腻感评分42% (IFSCC Proc. 2021) | 0.5-2% |
| 增效渗透 | 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促进亲脂性成分吸收 | ★★☆☆☆ (离体皮肤模型) |
视黄醇透皮率提升1.8倍 (注:需人体试验验证) | 2-5% |
| "屏障修复" | 推测通过形成硅氧烷保护膜 | ★☆☆☆☆ | 厂商宣称无公开研究支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主结构 | 辛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葡萄糖苷 | 分子量:800-1500Da HLB值:10-12 |
| 关键参数 | 乙氧基化度(n) | n=2-5(决定水溶性) n=2时Log P≈3.2 |
| 杂质控制 | 游离硅氧烷 残留催化剂 |
<0.5% (GC-MS) 钯含量<1ppm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提升高SPF配方的铺展性
- 彩妆底漆: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增强持妆力
- 抗衰精华:促进视黄醇/肽类透皮
协同成分
- 环戊硅氧烷:降低体系黏度(最佳比例1:1.5)
- 卵磷脂:构建液晶结构增强稳定性
-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协同增稠水醇体系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CIR 2016)
- 致敏性:HRIPT试验阴性(n=213)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轻微刺激(0.5%溶液)
使用限制
- 痤疮肌肤:高浓度(>5%)可能致粉刺(兔耳测试)
- 破损皮肤:避免接触开放性伤口
- 配伍禁忌:强阳离子体系可能析出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抗衰产品:占应用市场的67%
- "无醇防晒":替代乙醇的促渗剂
- 纯素认证产品:植物来源葡萄糖苷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有机":实际为半合成成分
- "硅氧烷堵塞毛孔":分子量<1500Da可呼吸
- 正确认知:55%消费者认同"提升肤感"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解决传统硅油难乳化问题
- 平衡肤感与功效传递效率
- pH耐受范围宽(3-10)
研究缺口
- 长期屏障功能影响需追踪研究
- 透皮机制缺乏in vivo证据
- 环境降解数据不足
发展方向
- 与纳米载体技术结合(如脂质体包埋)
- 开发生物基硅氧烷前体
- 优化乙氧基/糖基数比例精准控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