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17/IPDI/DMPA 共聚物

PPG-17/IPDI/DMPA 共聚物

PPG-17/IPDI/DMPA 共聚物
中文名:PPG-17/IPDI/DMPA 共聚物
英文名:PPG-17/IPDI/DMPA CO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PG-17/IPDI/DMPA 共聚物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PG-17/IPDI/DMPA 共聚物是一种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属于聚氨酯类衍生物,由以下单体共聚而成:

  • PPG-17:聚丙二醇(分子量约1000 Dalton)
  • 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合交联剂)
  • DMPA:二羟甲基丙酸(亲水性扩链剂)

来源与制备

通过逐步聚合反应合成,IPDI与PPG-17形成主链,DMPA引入羧基基团增强水溶性(注:具体聚合度因厂商工艺而异) (参考: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成膜与保湿 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性薄膜,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体外及人体测试证实) 薄膜含水率可达15-20%,优于传统聚乙烯吡咯烷酮(依据:Skin Research & Technology 2020)
肤感调节 通过分子链柔性设计降低黏腻感 ★★★☆ (多品牌配方实测) 与硅油复配时摩擦系数降低27%(来源:厂商技术白皮书)
"抗衰老支撑" 理论推测:薄膜可能暂时性支撑微皱纹 ★☆☆☆ (无直接证据) 注:此宣称缺乏细胞层面机制研究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结构 关键性质
聚丙二醇段 -(O-CH(CH3)-CH2)n- 提供柔韧性,n≈17
氨基甲酸酯键 -NH-CO-O- 水解稳定性>普通酯键
羧基末端 -COOH pH敏感型(pKa≈4.5)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协同提升膜连续性
  • 彩妆底霜:替代传统丙烯酸类成膜剂(减少搓泥)

增效组合

  • 甘油:薄膜内水合作用增强(协同保湿效率+34%)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改善铺展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1(安全)(2015年评估)
  • 潜在风险:未反应的IPDI单体需<1ppm

适用人群

  • 敏感肌测试:48小时封闭斑贴试验通过率92%
  • 禁忌:对聚氨酯材料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高端配方技术点宣传,常见于:

  • 日系"空气感"防晒(资生堂、花王等)
  • 欧美"无硅"宣称底妆

7. 总结与展望

该共聚物在物理性膜功能方面表现优异,但生物活性研究欠缺。未来方向包括:

  • 可控降解性改进(环保需求)
  • 与神经酰胺的复合膜研究(注:目前仅实验室阶段)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