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2 丁醚
PPG-2 丁醚

中文名:PPG-2 丁醚
英文名:PPG-2 BUTYL ETH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PPG-2 丁醚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PG-2 丁醚 (INCI: PPG-2 Butyl Ether),属于聚丙二醇烷基醚类化合物,是丙二醇与丁醇的醚化产物。
来源与合成路径
- 工业来源:通过丙二醇(PPG)与正丁醇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醚化反应合成 (参考:化妆品原料合成标准手册)
- 纯度标准:化妆品级需控制游离醇残留量(通常<0.5%)和重金属杂质 (依据:ISO 22716化妆品GMP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溶剂与载体 | 通过分子极性平衡溶解亲脂性活性成分,增强体系稳定性 | 强(多项配方研究证实) | 提升维生素E衍生物溶解率达40%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 1-5% |
促渗透剂 | 暂时性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降低屏障阻力 | 中等(体外皮肤模型证据) | 离体皮肤模型中咖啡因渗透量增加2.3倍 (参考: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20) | 0.5-3% |
保湿辅助 | 通过形成极性薄膜减少TEWL | 弱(仅厂商宣称) | 无独立临床数据支持 (来源:厂商技术白皮书)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聚丙二醇衍生物 | PPG-2 丁醚 (C10H22O3) | 分子量190.28 g/mol,HLB值~8.5(中等亲脂性) |
相关杂质 | 未反应丙二醇、丁醇 | 需控制在<500ppm (依据:ICCR化妆品杂质指南)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防晒产品:与OM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协同提升SPF值15-20% (依据:Photodermatology Ph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 2019)
- 祛痘制剂:与水杨酸配伍增强毛囊渗透
配伍禁忌
- 避免与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SLES)高浓度共存,可能破坏液晶结构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CIR 2015最终报告)
- 眼刺激性:浓度>5%时可能引起短暂刺激
适用肤质
- 油性/混合性皮肤耐受良好
- 敏感性皮肤建议测试后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溶剂出现在成分表中部位置,较少作为营销焦点。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低于同类原料(如PG)。
7. 总结与展望
PPG-2 丁醚作为多功能溶剂型助渗剂,在配方稳定性提升方面具有明确价值,但其辅助功效需更多临床验证。未来可能向纳米载体系统方向发展 (注:此方向尚处实验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