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2 羊毛脂醇醚

PPG-2 羊毛脂醇醚

PPG-2 羊毛脂醇醚
中文名:PPG-2 羊毛脂醇醚
英文名:PPG-2 LANOLIN ALCOHOL ETH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PG-2 羊毛脂醇醚专业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PPG-2 羊毛脂醇醚 (INCI: PPG-2 Lanolin Alcohol Ether) 是由羊毛脂醇与环氧丙烷(PO)通过醚化反应合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来源与制备

  • 原料来源:羊毛脂醇源自羊毛脂水解纯化,属动物源性成分 (参考:ISO 12800:2016标准分类)
  • 合成路径:羊毛脂醇羟基与2摩尔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加成 (依据:US Patent 3,928,287)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液晶结构 强 (多项配方研究) 在O/W乳液中提升稳定性达6个月 (参考:J. Soc. Cosmet. Chem 1998) 1-5%
保湿增效 与角质层脂质形成层状结构,减缓TEWL 中等 (体外皮肤模型) 24小时TEWL降低18% (依据: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07) 3-8%
屏障修复 推测可能促进神经酰胺排列 理论推测 仅体外脂质体研究提示潜在协同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链结构 羊毛脂醇聚氧丙烯醚 HLB值≈8 (弱亲水性)
特征基团 -(CH2CH(CH3)O)2- 醚键提供化学稳定性
杂质控制 游离PPG ≤1.5% 符合ISO 22716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O/W乳液体系:作为辅助乳化剂与主乳化剂复配
  • 彩妆产品:提升颜料分散性与贴肤性
  • 护发素:改善发丝表面疏水性 (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已验证协同成分

  • 硬脂酸甘油酯:增强乳霜稠度
  • 聚二甲基硅氧烷:降低黏腻感
  • 神经酰胺NP体外显示可能促进层状结构形成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1-10%浓度安全 (参考:CIR 2018最终报告)
  • 致敏率:0.23% (n=1,204) (依据:Dermatitis 2016多中心研究)

特殊注意事项

  • 羊毛脂过敏者:需谨慎测试
  • 痤疮倾向皮肤:高浓度可能致痘 (案例报告: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9)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护肤线:常作为"仿生脂质"概念组分
  • 清洁类产品:用于降低SLS刺激性的缓冲剂

消费者争议

  • 纯素争议:非vegan认证产品需明确标注动物来源
  • 成分认知度:仅11%消费者了解其作用 (来源:2023 Cosmetic Ingredient Awareness Survey)

7. 总结与展望

PPG-2羊毛脂醇醚作为经典乳化增效剂,其界面活性和皮肤相容性已获充分验证。未来研究应聚焦:

  • 精准作用机制:需更多in vivo屏障功能研究
  • 替代品开发:植物源类似物合成进展 (目前尚不成熟)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