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淀粉水解物
氢化淀粉水解物

中文名:氢化淀粉水解物
英文名:HYDROGENATED STARCH HYDROLYS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氢化淀粉水解物 (Hydrolyzed Hydrogenated Starch)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Hydrolyzed Hydrogenated Starch
常见商品名: Hydrolite-5®, Hydrovance®, Stabilyse®
来源与生产
由天然淀粉(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经双重改性工艺制成:
- 水解: 酸或酶催化分解淀粉大分子成低聚糖/单糖 (依据:食品与化学毒理学, 2001)
- 氢化: 在高温高压下经镍催化剂加氢,还原醛基为醇基 (参考:化妆品原料技术手册)
物理形态与特性
- 外观:透明至淡黄色粘稠液体或粉末
- 溶解性:水溶性极佳(>70% w/w)
- 吸湿性:强效吸湿能力,RH 50%时吸湿量≈60% (来源:国际化妆品成分杂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深层保湿 | 形成水合层,降低TEWL(经皮水分流失) | ★★★★☆ (强临床证据) |
48小时角质层含水量提升32%(vs 甘油18%)(皮肤药理学与生理学, 2010) | 3-8% |
肤感改善 | 降低粘腻感,提升铺展性 | ★★★☆☆ | 感官评估显示粘度指数比甘油低40%(化妆品科学期刊, 2015) | 2-10% |
屏障修复辅助 | 可能促进丝聚蛋白分解为NMF | ★★☆☆☆ (体外证据)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FLG表达提升15%(初步研究) | ≥5% |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其保湿优势源于独特的聚醇结构:分子中的多个羟基(-OH)与水分子形成强氢键网络,同时氢化后增强分子稳定性,避免美拉德反应导致的角质染色。电镜研究显示其能渗透至角质层中部形成"水储备库",且在低湿度环境仍能维持水合作用 (皮肤研究杂志, 2018)。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氢化寡糖 | 麦芽糖醇、山梨糖醇 | 分子量 200-1000 Da | 主要保湿载体,渗透角质层 |
氢化多糖 | 氢化葡聚糖 | 分子量 1-5 kDa | 表皮成膜,减少TEWL |
多元醇单体 | 葡萄糖醇、木糖醇 | 分子量 <200 Da | 快速水合,降低冻点 |
关键化学特性
- 还原糖含量: <0.3%(氢化彻底性指标)
- DE值(葡萄糖当量): 10-20(控制分子量分布)
- pH稳定性: 3.0-9.0(广配方适用)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配方类型
- 驻留型: 面霜(3-8%)、精华(5-10%)、面膜(2-5%)
- 洗去型: 洁面(1-3%)、沐浴露(1-2%)
- 特殊品类: 防晒(提升耐水性)、彩妆(防干裂)
增效协同组合
- 保湿矩阵: +透明质酸(提升吸水容量3倍)
- 屏障修复: +神经酰胺(加速脂质重组)
- 活性物递送: +烟酰胺(促进透皮吸收率27%)(体外渗透研究)
配方注意事项
- 高温(>80°C)可能引起焦糖化变色
- 高离子强度配方中粘度会降低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评级)(CIR 2018最终报告)
- 致敏率: <0.3%(斑贴试验 n=1582)
- 眼刺激性: 兔眼试验显示无刺激(10%溶液)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极干性肌、敏感性肌(无防腐协同性)
- 谨慎使用: 严重痤疮(高湿度环境可能致痘)
- 孕妇/哺乳期: 无系统吸收记录,适用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原料目录》序号06617
- 欧盟CosIng数据库:无限制
- 日本化妆品基准:允许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中高端保湿产品的"甘油替代品"(宣称"无粘腻保湿")
- 药妆线修复产品(常与神经酰胺复配)
- "Clean Beauty"趋势成分(天然来源、非致敏)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向认知: "轻薄保湿"(67%消费者反馈)
- 认知误区: 与"水解淀粉"混淆(氢化降低致敏性)
- 营销宣称:
- 科学支持:"72小时保湿"(实测数据支持)
- 过度宣称:"逆转光老化" (注:缺乏抗老直接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卓越的湿度非依赖性保湿性能
- 极低的刺激性和致敏风险
- 改善配方感官特性的多功能性
研究局限
- 分子量分布与功效的构效关系不明确
- 真皮层作用机制研究欠缺
未来方向
- 开发窄分子量分布的靶向活性物(如5kDa屏障修复型)
- 与微生物组调节成分的协同研究(如β-葡聚糖)
- 生物发酵法制备(提升可持续性评分)
结论: 作为新一代多功能保湿剂,其安全性、稳定性和感官特性已获充分验证,但在功效宣称上需避免过度延伸,未来应加强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