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苯酚聚醚-9 磷酸酯钠
壬苯酚聚醚-9 磷酸酯钠

中文名:壬苯酚聚醚-9 磷酸酯钠
英文名:SODIUM NONOXYNOL-9 PHOSPH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分析报告:壬苯酚聚醚-9 磷酸酯钠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壬苯酚聚醚-9 磷酸酯钠 (Sodium Nonoxynol-9 Phosphate Ester),CAS号:51811-79-1
原料来源与生产
通过三步化学合成制备:
- 基础原料:壬基酚(石油化工衍生物)与环氧乙烷进行乙氧基化反应生成壬苯酚聚醚-9
- 磷酸化:与五氧化二磷或聚磷酸反应生成磷酸酯
- 中和:使用氢氧化钠中和获得钠盐形式
全球主要生产商包括:Solvay, Croda, Kao Corporation (来源:化工原料供应商数据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清洁与卸妆 | 磷酸酯基团增强表面活性,破坏油性物质表面张力,胶束包裹油污 | ★★★☆ (体外实验充分) | 0.5%浓度对矿物油的乳化率>90% (J. Surfact Deterg, 2018) | 0.2-2% |
发泡稳定剂 | 磷酸基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网络,增强泡沫膜强度和弹性 | ★★★☆ (实验证实) | 在SLES体系中添加1%,泡沫体积增加40%,半衰期延长2倍 (Cosm Toil, 2020) | 0.5-3% |
抗静电 | 磷酸盐基团吸附于发丝/皮肤形成导电层,中和静电荷 | ★★☆☆ (体外证据) | 1%溶液使合成纤维表面电阻降低10³Ω (Int J Cosmet Sci, 2017) | 0.3-1.5% |
"皮肤屏障修复" | 推测通过极性头基与角质层脂质相互作用 | ★☆☆☆ (理论推测) | 体外实验显示角质层脂质重组加速20%,缺乏临床验证 (厂商数据) | 未知 |
注:"皮肤屏障修复"功效主要为厂商宣称,缺乏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分子结构特征 |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壬苯酚聚醚-9 磷酸酯钠盐 |
|
|
相关杂质 |
|
化妆品级要求:游离壬基酚含量<1ppm (依据:EU Cosmetics Regulation No 1223/2009)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清洁产品:卸妆油(水相组分),洗面奶(复配主表活)
- 洗发护发:香波(泡沫增强剂),护发素(抗静电剂)
- 特殊品类:染发剂(分散助剂),剃须泡沫(稳泡剂)
关键协同成分
- 阴离子表活:与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LES)复配降低刺激性,提高泡沫质量
- 两性离子表活: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协同增强温和性
- 阳离子聚合物:在护发素中与聚季铵盐-10形成离子对,增强沉积
配方技术要点
pH适用范围:4.0-8.5(超出范围可能水解),避免与高价金属离子(Ca²⁺, Mg²⁺)配伍以防沉淀 (参考:ICID工业配方指南)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安全(但限定游离壬基酚含量≤1ppm)(CIR 2016评估报告)
- 急性毒性:LD50>2000 mg/kg(大鼠,经口)
- 眼刺激性:1%溶液轻度刺激(兔眼实验)
- 致敏性:人体重复斑贴试验阴性(5%浓度)
使用限制与警示
- 游离壬基酚风险:环境激素嫌疑,必须严格控制原料纯度
- 破损皮肤禁用:可能延缓伤口愈合(体外成纤维细胞实验)
- 适用肤质:
- ✅ 健康油性皮肤(洁面产品)
- ⚠️ 干性/敏感肌需限浓度(<0.5%)
- ❌ 湿疹/玫瑰痤疮急性期避免使用
注:尚无孕期使用安全性研究,建议孕妇慎用含此成分的产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端专业线:主要用于沙龙专业护发产品和深层清洁类化妆品
- 宣称重点:"持久丰盈泡沫"(87%),"易冲洗无残留"(65%),"顺滑抗静电"(53%)(来源:2023年全球产品标签分析)
消费者认知现状
- 认知度低:仅12%消费者能识别该成分(vs 玻尿酸认知度98%)
- 负面关联:31%消费者误认"壬基酚"与有害环境激素直接相关
- 清洁力认可:使用后"卸妆彻底度"评分达4.2/5.0(独立评测)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高效清洁/乳化性能,优异泡沫稳定性,性价比高于天然磷酸酯
- 局限:环境争议性原料来源,皮肤耐受性中等,功效宣称存在夸大
- 不可替代性:在需要高泡沫稳定性的无水配方中仍具技术优势
未来发展趋势
- 绿色替代:椰油基/月桂基葡糖苷磷酸酯的开发(生物降解性>98%)
- 纯度升级:膜分离技术提升游离壬基酚去除率(可达0.1ppm)
- 功能拓展:与锌离子复合开发控油功效(初步体外研究显示吸油量提升50%)
结论: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可作为功效性辅助表活使用,但需加强消费者沟通与环境足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