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二甲基硅氧烷醇白池花籽油酸酯
聚二甲基硅氧烷醇白池花籽油酸酯

中文名:聚二甲基硅氧烷醇白池花籽油酸酯
英文名:DIMETHICONOL MEADOWFOAM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聚二甲基硅氧烷醇白池花籽油酸酯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本质
聚二甲基硅氧烷醇白池花籽油酸酯 (Dimethiconol Meadowfoamate) 是一种有机硅-植物油复合酯化物。通过酯化反应将白池花籽油酸 (主要含C20-C22超长链脂肪酸) 接枝到聚二甲基硅氧烷醇的硅氧烷骨架上。
原料来源
- 植物来源:白池花籽油提取自Limnanthes alba (白池花) 种子,原产于北美西部
- 合成来源: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为人工合成的有机硅聚合物
- 生产工艺: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需严格控制的温度与压力条件 (参考:硅化学改性技术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长效保湿 | 硅氧烷骨架形成透气膜层,白池花酸酯增强角质层脂质排列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 经皮水分流失(TEWL)降低28-35%,持续8小时 (依据:离体皮肤测试数据) | 1-5% |
屏障修复 | 白池花酸(C20:1)整合入角质层脂质,促进板层小体分泌 | ★★☆ (体外研究支持) | 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显示板层小体分泌增加40% (来源:细胞培养研究) | 2-8% |
肤感调节 | 硅氧烷提供瞬时滑顺感,脂肪酸酯产生滋润膜 | ★★★★ (多项感官评估) | 94%受试者报告"即刻柔滑感",83%报告"持久滋润感" (依据:消费者盲测研究) | 0.5-3% |
抗氧化保护* | 推测白池花酸可能抑制脂质过氧化 | ★☆ (理论推测) | 体外ORAC值仅母体白池花籽油的15% (注:酯化显著降低抗氧化能力) | 证据不足 |
*注:抗氧化宣称需谨慎,酯化过程显著降低白池花籽油原有抗氧化活性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特征 | 基本性质 |
---|---|---|
硅氧烷骨架 | 聚二甲基硅氧烷醇 (分子量800-5000Da) | • 含末端羟基 • 聚合度n=10-60 • 玻璃化温度Tg≈-125°C |
脂肪酸酯基团 | 白池花籽油酸酯 (主要C20:1, C22:1, C22:2) | • 酯化率70-90% • 碘值90-110g I₂/100g • 皂化值80-100mg KOH/g |
结构特征 | 梳状聚合物结构 | • 亲脂性(Log P≈9.5) • 表面张力28-32mN/m • 粘度200-5000cSt (25°C)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高滋润面霜/乳液:与乳木果油/角鲨烷复配增强屏障修复
- 妆前乳/粉底: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优化铺展性
- 防晒产品:提升无机防晒剂分散性,减少"白化"现象
- 护发素:作为发丝成膜剂减少毛躁 (用量0.5-2%)
增效组合
- + 神经酰胺:促进神经酰胺整合入板层膜结构 (协同提升屏障功能)
- + 甘油:形成"硅-水"双通路保湿网络 (吸湿+锁水)
- + 二氧化钛:改善无机颗粒分散稳定性 (降低团聚)
- + 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能导致酯键水解 (注:避免与SLS/SLES直接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基于组分安全性推定) (参考:CIR硅衍生物评估报告)
- 致痘性:低风险 (comedogenicity score 0-1)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显示轻微刺激 (1%溶液)
适用人群注意事项
- 推荐:干性至极干性皮肤 • 屏障受损皮肤 • 成熟肌肤
- 慎用:硅过敏史者 (罕见但需注意)
- 痤疮肌肤:需配合抗粉刺成分使用
- 孕妇:无明确禁忌,但缺乏专项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系列:作为"天然来源脂质"成分溢价
- 纯净美妆(Clean Beauty):强调植物来源脂肪酸
- 敏感肌专用线:利用其低刺激性特点
认知误区
- "100%天然成分":实际为半合成衍生物
- "等同于白池花籽油":酯化后生物活性发生显著改变
- 硅氧烷误解:该分子量范围不具挥发性,不会堵塞毛孔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双效载体:结合硅酮优异铺展性与植物油修复功能
- 配方多功能:同时满足肤感、稳定性与功效需求
- 兼容性强:在油/水相体系中均表现稳定
研究缺口与发展方向
- 需人体试验验证屏障修复功效 (当前仅体外证据)
- 探索与皮肤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 开发可控水解型衍生物实现靶向释放
- 生物可降解性改进需求 (环境可持续性考量)
专家结论
该成分是化妆品化学中植物油脂改性技术的代表性成果,在保湿与肤感调节方面具有明确优势。作为屏障支持成分需更多临床验证,其环境行为也需更全面评估。在配方中体现为高效能功能型润肤剂而非活性治疗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