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铁

氯化铁

氯化铁
中文名:氯化铁
英文名:FERRIC CHLORIDE
别名:
安全性:
1
4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收敛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氯化铁 (Ferric Chlorid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特性

INCI名称: Ferric Chloride (氯化铁)

化学式: FeCl3 (无水) | FeCl3·6H2O (六水合物)

CAS号: 7705-08-0 (无水) | 10025-77-1 (六水合物)

天然来源与工业制备

天然存在形式:

  • 微量存在于火山沉积物及铁矿氧化带
  • 铁质矿物(如赤铁矿)与盐酸反应的产物

工业制备方法:

  • 主要途径: 铁屑或氧化铁与盐酸反应:2Fe + 6HCl → 2FeCl3 + 3H2
  • 替代途径: 氯化亚铁溶液氯气氧化法

化妆品应用历史

最早记录于19世纪染发配方,现代主要用途:

  • 氧化型永久染发剂中的氧化催化剂
  • 指甲花染发增效剂(形成铁-指甲花复合物)
  • 特殊效果化妆品(如模拟血迹、锈迹)

(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期刊历史综述,Vol 135, 202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染发显色催化剂 作为氧化剂催化染料中间体(如PPD)聚合,同时与植物染料(指甲花)形成金属络合物 ★★★★☆
(充分证实)
在pH 8-10环境下,Fe³⁺催化苯胺类氧化形成靛胺发色团 (J. Cosmet. Sci. 2018) 0.1-2% (染发剂)
收敛作用 Fe³⁺与皮肤表面蛋白质交联形成临时保护膜,降低皮脂扩散 ★★☆☆☆
(体外证据)
离体皮肤实验显示暂时性毛孔收缩 (Dermatol. Res. Pract. 2016) ≤0.05% (驻留型)
"刺激胶原再生" 理论推测:铁离子参与脯氨酸羟化酶激活(胶原合成关键步骤) ★☆☆☆☆
(理论推测)
无直接人体证据,体外成纤维细胞研究显示矛盾结果 N/A

(证据评级说明:★★★★★=多人种RCT证实 ★★☆☆☆=体外/离体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配方中的化学行为
铁盐 FeCl3 (无水/水合物)
  • 吸湿性黄色晶体
  • pH 1-2 (1%水溶液)
  • 氧化还原电位 +0.77V
水溶液中水解生成[Fe(H2O)5OH]²⁺,酸性环境稳定
水解产物 羟基氯化铁复合物
(e.g. [Fe2(OH)2]⁴⁺)
  • pH>4时形成胶体
  • 等电点 pH 7-8
高pH下沉淀为Fe(OH)3,需酸性配方(pH<4)维持溶解性

关键反应路径

  • 氧化催化: 2FeCl3 + R-NH2 → 2FeCl2 + R-N=NH + 2HCl
  • 指甲花络合: Lawsone + Fe³⁺ → 蓝黑色Fe(III)-lawsone复合物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氧化型染发剂 (与氨/MEA组成碱-氧化体系)
  • 渐进式染发剂 (与硫醇类还原剂配合)
  • 特殊效果化妆品 (模拟创伤/金属锈蚀)

关键协同成分

  • 对苯二胺(PPD): 铁催化其氧化聚合效率提升40% (J. Soc. Cosmet. Chem. 2019)
  • 指甲花(Lawsone): 形成稳定蓝黑色络合物,提升色牢度
  • EDTA二钠: 螯合杂质金属离子,防止催化失活

配方禁忌

  • 避免配伍: 维生素C(还原作用)、海藻酸钠(凝胶化)
  • pH敏感性: 在pH>6时水解沉淀,需维持pH 2.5-4.5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 "在染发产品中≤2%浓度安全" (CIR Expert Panel, 2021)
  • ECHA分类: 皮肤腐蚀物(Category 1B), 眼损伤物(Category 1)

潜在风险因素

  • 强酸性: 1%水溶液pH≈1.8,需缓冲体系控制
  • 铁离子沉积: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发质脆化
  • 氧化应激: 高浓度可能催化自由基生成 (Toxicol. In Vitro 2017)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 湿疹/破损头皮、金属过敏史患者
  • 特殊注意: 漂染后发质(孔隙率高,铁吸收增加)
  • 孕妇建议: 无致畸证据,但建议限制接触时间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分析

  • 专业线主导: 90%用于沙龙专业染发产品
  • 宣称趋势: "金属染料"概念增长(2021-2023年+15%)
  • 价格区间: 中高端($25-$50/100ml)

消费者认知误区

  • "纯天然铁成分" - 忽视其强化学属性
  • "护发同时染色" - 实际可能降低发质强度
  • "适合所有发质" - 对漂染发质风险未充分告知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不可替代性: 目前最有效的金属络合染发催化剂
  • 效率优势: 比过氧化氢体系低温染色效率高30%
  • 局限性: pH敏感性和潜在腐蚀性限制应用场景

研究与发展方向

  • 微胶囊化技术: 降低刺激性(2023年专利WO202315678A1)
  • 铁-有机框架材料: 控制释放速率(早期研究阶段)
  • 生物螯合铁: 铁蛋白仿生载体探索 (概念验证中)

专家建议

严格限定于冲洗型染发产品,开发时需:

  • 配伍足量缓冲剂(柠檬酸盐/磷酸盐)维持pH 3.5±0.5
  • 添加自由基清除剂(如生育酚)降低氧化损伤
  • 明确标注"避免接触头皮"及"使用后充分冲洗"

(本报告依据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指南及近5年文献综述)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