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6 二月桂酸酯

PEG-6 二月桂酸酯

PEG-6 二月桂酸酯
中文名:PEG-6 二月桂酸酯
英文名:PEG-6 DILAUR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EG-6 二月桂酸酯(PEG-6 Dilaurate)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PEG-6 二月桂酸酯(INCI: PEG-6 Dilaurate)是由聚乙二醇(PEG-6)二月桂酸(Dilauric Acid)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通过PEG-6(平均聚合度为6的环氧乙烷聚合物)与月桂酸(C12脂肪酸)的酯化反应制备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5)
  • 纯度标准:化妆品级原料通常需满足游离PEG含量<1%,酸值<2 mg KOH/g (依据:ISO 22716化妆品GMP规范)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微乳液 ★★★☆(强) 在O/W体系中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5-0.1 wt%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8)
肤感调节 降低配方黏腻感,提升铺展性 ★★★(中) 通过体外皮肤模型证实其扩散系数比传统酯类高30% (来源:厂商测试数据)
“促进渗透” 可能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弱) *注:仅体外研究显示对亲脂性药物有微弱促渗作用,缺乏临床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成分 PEG-6二月桂酸酯 HLB值≈8(亲油性),分子量≈500 Da
副产物 游离PEG-6 含量<1%,可能影响最终HLB
杂质控制 重金属(Pb,As) 需符合ICH Q3D元素杂质限值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O/W乳液体系: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醇硫酸酯钠)复配可降低刺激性
  • 卸妆产品:异壬酸异壬酯协同增强彩妆溶解性

配伍禁忌

在高pH(>9)或阳离子体系(如季铵盐-7)中可能发生水解或沉淀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2016年评估,使用浓度≤5%) (参考:CIR Final Report)
  • 致痘风险:低(comedogenicity rating=1)

敏感肌注意

游离PEG可能加重受损皮肤屏障的刺激反应,建议避免用于急性皮炎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中端护肤/彩妆产品的辅助乳化剂
  • 常被宣传为"轻质酯类"以区别于传统矿油

认知误区

*注:部分品牌夸大其"天然来源"属性,实际为全合成物质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辅助乳化剂,PEG-6二月桂酸酯在配方稳定性与肤感调节方面表现可靠,但需注意其促渗宣称缺乏临床支持。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开发更高纯度的低游离PEG版本
  • 探索其在纳米载体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