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6 辛酸/癸酸甘油酯类

PEG-6 辛酸/癸酸甘油酯类

PEG-6 辛酸/癸酸甘油酯类
中文名:PEG-6 辛酸/癸酸甘油酯类
英文名:PEG-6 CAPRYLIC/CAPRIC GLYCERIDES
别名: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合成酯, 柔润剂, 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PEG-6 辛酸/癸酸甘油酯类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EG-6 Caprylic/Capric Glycerides(PEG-6 辛酸/癸酸甘油酯类)属于聚乙二醇化甘油酯类化合物,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脂性溶剂的混合衍生物(来源:INCI官方命名规范)

来源与生产方法

  • 原料来源:天然来源的椰子油(提供辛酸/癸酸)与合成乙二醇醚通过酯化反应制备
  • 工艺关键:PEG化程度(平均6个环氧乙烷单元)控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参考:J. Surfact. Deterg.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起效浓度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HLB≈10-12),形成液晶结构包裹油相 ★★★☆(多项体外验证) 推荐用量1-5%(依据:Colloids Surf. B 2019)
促渗透 可能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体外皮肤模型) 注:需配合其他促渗剂效果更显著
"滋养修护" 无直接证据显示生物活性作用 ☆(厂商宣称) 注:此宣称缺乏细胞实验支持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在乳化体系中,PEG-6 辛酸/癸酸甘油酯类的两亲性结构(辛酸/癸酸链为疏水端,PEG链为亲水端)可形成稳定的O/W乳液。研究发现其与神经酰胺存在结构相似性,但尚未证实有直接参与皮肤屏障修复的功能(参考:Int J Cosmet Sci. 202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PEG化单甘酯 PEG-6 monocaprylate 分子量≈400,logP≈2.1
PEG化双甘酯 PEG-6 dicaprate 分子量≈600,logP≈3.4
游离PEG PEG-6 可能残留≤3%

关键结构特征

  • 碳链分布:C8(50-70%)与C10(30-50%)比例影响溶解性
  • PEG化程度:平均6个EO单元提供适度亲水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清洁类:卸妆油(5-15%)+ 水溶性色素分散
  • 乳液体系:鲸蜡醇协同稳定(1:2比例)
  • 防晒产品:提升二氧化钛分散性

增效组合

协同成分 作用原理
环戊硅氧烷 降低油腻感,加速挥发
卵磷脂 增强液晶结构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性:极低(动物测试阴性)
  • 注意:破损皮肤可能增加游离PEG吸收(体外数据,临床相关性未证实)

适用肤质

  • 推荐:中性至油性皮肤
  • 谨慎使用:极度敏感肌(需预先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成本中等的多功能辅料($15-25/kg),主要出现在以下产品宣称中:

  • "温和清洁"(实际清洁力中等)
  • "轻质保湿"(通过油分锁水,非主动补水)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平衡的HLB值和良好配伍性使其成为配方师常用工具型原料。未来研究应关注:

  • 游离PEG的长期累积效应
  • 与新型生物降解材料的兼容性

报告生成日期:2023年11月,基于公开文献和行业数据库分析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