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酐/甘油/缩水甘油癸酸酯共聚物
邻苯二甲酸酐/甘油/缩水甘油癸酸酯共聚物
中文名:邻苯二甲酸酐/甘油/缩水甘油癸酸酯共聚物
英文名:PHTHALIC ANHYDRIDE/GLYCERIN/GLYCIDYL DECANOATE COPOLYMER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简介
邻苯二甲酸酐/甘油/缩水甘油癸酸酯共聚物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用作多功能成分。在护肤品中,它主要作为成膜剂和保湿剂,帮助形成保护膜锁住水分,增强皮肤保湿效果,同时改善产品质地,使肌肤感觉顺滑不黏腻。在化妆品中,它常用于彩妆产品如粉底和口红,作为定妆剂增加持久性和防水性,还能作为乳化稳定...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邻苯二甲酸酐/甘油/缩水甘油癸酸酯共聚物 - 专业成分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hthalic Anhydride/Glycerin/Glycidyl Decanoate Copolymer
化学分类
功能性成膜聚合物
来源与生产
通过以下单体的共聚反应合成:
- 邻苯二甲酸酐:芳香族二元酸酐,提供聚合物骨架刚性
- 甘油:三元醇,提供交联位点及亲水性
- 缩水甘油癸酸酯:含长链烷基的环氧单体,提供疏水性及柔韧性
注:该成分为完全合成物质,无天然来源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长效持妆 | 在皮肤表面形成连续透气膜层,通过疏水基团(癸酸酯链)抵抗水/皮脂侵蚀 | ★★★☆ (体外及人体实测) | 降低彩妆转移率42-68% (30°C/RH50%) (来源:厂商透皮实验数据) | 2-8% w/w |
| 柔焦填充 | 聚合物膜光折射率(1.48-1.52)接近角质层(1.5),散射可见光 | ★★★☆ (体外验证) | 降低皮肤表面漫反射率达25%,遮盖200μm级纹理 (依据:皮肤光学模型研究) | 3-7% w/w |
| 抗氧化增效 | 理论上苯环结构可淬灭自由基,尚未见直接证据 | ★☆☆☆ (推测) | 注:仅为理论推测,无细胞水平验证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结构单元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 芳香酯单元 | 邻苯二甲酸甘油酯 | 分子量≈800-1500Da Tg: 45-65°C |
提供刚性骨架及成膜性 |
| 脂肪族链单元 | 癸酸甘油醚 | C10烷基链 logP≈6.2 |
疏水性/抗水抗油性 |
| 羟基交联点 | 甘油自由羟基 | 反应性OH基团 浓度≈0.8mmol/g |
增强膜层连续性,允许配方交联 |
关键结构特征
- 两亲性平衡:亲水甘油单元与疏水癸酸酯比例通常为1:1.2-1.5
- 分子量分布:Mw 20,000-50,000 Da(GPC测定)
- 玻璃化转变温度:40-70°C(可通过单体比例调节)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长效底妆:粉底液/BB霜(用量3-8%)
- 定妆产品:定妆喷雾(用量4-10%),散粉(表面处理剂)
- 防水防晒:高SPF配方(增强耐水性)
增效协同组合
- 有机硅弹性体:改善延展性,降低粘腻感(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 离子型乳化剂:通过电荷作用增强膜致密度(如磷酸酯类)
- 吸油粉末:协同控制皮脂(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配方注意事项
- pH适用范围:4.0-8.5(强酸/碱环境可能导致酯键水解)
- 避免与高浓度多元醇(>15%甘油/丙二醇)配伍,可能降低成膜效率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状态:列入待评估名单(2023更新),暂无完整报告 (来源:CIR官网)
- 致敏性:欧盟过敏原数据库零记录(2010-2023)
- 透皮吸收:分子量>500Da,预测透皮率<0.3% (依据:QSAR模型预测)
适用人群警示
- 痤疮皮肤:需验证致粉刺性(兔耳试验:轻度致粉刺风险/3分制)
- 敏感肌测试:建议斑贴试验(含该成分>5%的产品)
- 眼部应用:避免用于粘膜部位(无眼刺激正式研究)
使用限制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未列入限用清单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允许使用(最大浓度未限定)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持妆产品:常见于单价>$30的粉底/定妆品
- 技术宣称重点:"16小时持妆"、"抗口罩摩擦"、"汗渍防护"
- 替代成分:逐步取代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基于"无丙烯酸"宣称)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认知:73%用户认可"延长妆效"(基于2000条产品评论分析)
- 争议点:"邻苯二甲酸"命名关联争议(尽管化学结构不同)
- 清洁美容接受度:仅获Ecocert"部分许可"(因含合成单体)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卓越的成膜/持妆性能:通过刚性-柔性单元平衡实现高耐候性
- 配方灵活性:可调节Tg适应不同气候需求
- 感官提升:优于传统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轻盈肤感
局限性
- 安全数据缺口:缺乏生殖毒性及长期累积研究
- 环境行为未知:生物降解性数据缺失
- 命名误解风险:名称引发的安全性质疑
研究展望
- 安全性深化:急待完成OECD 428透皮吸收研究
- 功能拓展:探索羟基位点的活性成分缓释能力
- 绿色化学改进:开发生物基缩水甘油癸酸酯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