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中文名: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英文名:METHYL ANTHRANILATE
别名:无
安全性: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晒
成分详细分析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Methyl Anthranilate) 全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Methyl Anthranilate
化学特征
- IUPAC名称: Methyl 2-aminobenzoate
- 分子式: C8H9NO2
- 分子量: 151.16 g/mol
- CAS号: 134-20-3
- 结构类型: 氨基苯甲酸酯衍生物
天然来源与生产
- 天然存在:
- 柑橘类水果(葡萄柚、橘子)
- 茉莉花、晚香玉等花卉精油
- 葡萄(尤其康科德葡萄)(来源:天然香料成分数据库)
- 工业生产:
- 邻氨基苯甲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
- 异氰酸酯路线催化合成
- 物理特性: 无色至淡黄色结晶或液体,葡萄样果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紫外线吸收 (UV滤剂) | 吸收290-320nm UVB波段,通过π→π*电子跃迁转化光能为热能 | ★★★☆ (体外及离体皮肤研究证实) | 在SPF配方中贡献约1-2的防晒指数(5%浓度)(光化学研究, 2018) | 3-10% |
香料/增香剂 | 激活嗅觉受体OR1A1/OR2W1,产生葡萄样果香 | ★★★★ (感官研究充分证实) | 人类嗅觉阈值:0.02 ppb,常用浓度0.001-0.1%(香料材料协会数据) | 0.001-0.1% |
抗氧化 | 可能通过氨基供体机制清除自由基 | ★☆☆☆ (初步体外证据) | 体外ORAC值中等(约3,200 μmol TE/g),缺乏皮肤模型验证(体外抗氧化筛选研究) | 未知 |
驱虫效果 | 干扰昆虫化学感受器,特别是对鸟类驱避有效 | ★★★☆ (农业研究证实) | 非化妆品主要用途,对蚊虫驱避率约60%(10%浓度)(昆虫行为学研究) | 5-15% |
光敏性风险说明: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在UV照射下可能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活性氧(ROS)和光产物如喹啉衍生物(光毒理学研究, 2020)。配方中需添加抗氧化剂(如BHT)并控制浓度≤10%以降低风险。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 参数 | 数值/描述 |
---|---|---|
物理化学性质 | 熔点 | 24-25°C |
沸点 | 256°C (常压) | |
log P | 1.52 (中等亲脂性) | |
溶解度 | 水:0.4g/L(20°C),乙醇/丙二醇:完全混溶 | |
光谱特性 | UV吸收峰 | λmax = 308nm (乙醇中) |
摩尔吸光系数 | ε = 6,200 L·mol-1·cm-1 | |
荧光发射 | λem = 410nm (激发后) | |
化学稳定性 |
|
|
结构特征 |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主流应用: 香水、古龙水、身体喷雾(赋香剂)
- 特殊应用:
- 户外防晒产品(辅助UVB吸收)
- 驱虫型护肤品(与避蚊胺协同)
- 护发产品(头皮的驱虫/香氛)
配方兼容性与挑战
- pH适配: 最佳pH 5-7,避免与强酸性成分(如果酸)直接配伍
- 配伍禁忌:
- 亚硝化剂(可能生成亚硝胺)
- 重金属离子(催化氧化)
- 稳定性增强: 需添加0.1-0.5% BHT/BHA抗氧化体系
协同增效组合
- 防晒增效:
- +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拓宽UVB覆盖
- + 二氧化钛:物理/化学防晒协同
- 稳定化组合:
- + 生育酚乙酸酯:抑制光氧化降解
- + 乙基己基甘油:降低微生物增殖风险
- 香型修饰:
- + 芳樟醇:增强柑橘调
- + 香兰素:创造果香-香草基调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皮肤刺激性:
- 兔模型:轻度刺激(4%溶液)(OECD 404测试)
- 人体:0.5%以下罕见刺激,>5%可能致敏
- 致敏性:
- 豚鼠最大化试验:弱致敏原
- 临床报告:偶发接触性皮炎案例(接触性皮炎杂志, 2015)
- 光毒性:
- 3T3 NRU光毒试验:阴性(浓度≤10%)
- 临床注意:高浓度+UV暴露可能引发光敏反应
法规与限用
- 全球监管状态: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准许使用,未设限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准用香料
- 美国FDA:21 CFR 172.515 许可食品香料
- CIR评估:
- 结论:"在现行使用浓度和方式下是安全的"(CIR报告, 2019)
- 建议浓度:≤10%
适用人群与警示
- 推荐使用: 健康肌肤的香氛产品
- 谨慎使用:
- 光敏性皮肤人群(避免高浓度防晒应用)
- 香料过敏史者
- 儿童护肤品(建议浓度<0.1%)
- 孕妇注意事项: 无致畸证据,但缺乏孕期安全性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现状
- 主流定位: 经济型合成香料(成本$15-20/kg)
- 高端应用: "天然来源"宣称(从葡萄籽提取)
- 新兴趋势: 多功能成分(防晒+驱虫+香氛三效合一)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认知:
- 愉悦的葡萄样香气(73%消费者偏好测试)
- "天然存在"概念提升接受度
- 认知误区:
- 误认为主要防晒成分(实际为辅助剂)
- 低估潜在致敏性(尤其敏感肌人群)
- 清洁美妆争议:
- 合成来源 vs "天然提取"的市场宣称差异
- 部分数据库标记为"中等风险"(基于致敏性)(EWG评分:3-4/10)
7. 总结与展望
关键科学共识
- 核心价值: 高效香料成分,具有辅助UVB吸收及驱虫特性
- 安全边界: 在≤10%浓度下经CIR评估为安全,需关注光稳定性
- 功效局限:
- 防晒贡献有限(SPF值提升<2)
- 抗氧化/护肤功效证据薄弱
未来研究方向
- 稳定性提升: 微胶囊化技术降低光敏风险
- 功效优化: 开发甲基邻氨基苯甲酸锌等衍生物增强UV吸收
- 安全性研究: 长期使用致敏性流行病学调查
- 可持续生产: 生物催化法合成工艺开发
应用建议
- 优先场景: 需要特定果香调的产品,辅助防晒体系
- 慎用场景: 高浓度防晒主力成分、敏感肌专用产品
- 创新方向: 户外运动产品(香氛+防晒+驱虫三功能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