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二酸二乙酯
癸二酸二乙酯

中文名:癸二酸二乙酯
英文名:DIETHYL SEBAC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癸二酸二乙酯 (Diethyl Sebac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Diethyl Sebacate (癸二酸二乙酯)
CAS号: 110-40-7
化学式: C14H26O4
分子量: 258.36 g/mol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 癸二酸(Sebacic Acid)可从蓖麻油中提取,经酯化反应合成癸二酸二乙酯 (参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2015)。
- 合成方法: 工业上通过癸二酸与乙醇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作用下酯化反应制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癸二酸二乙酯是一种酯类溶剂/润肤剂,主要作为配方辅助成分,其直接皮肤功效研究较少,但可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简述 |
---|---|---|---|
增强渗透性 | 作为小分子酯类,可能暂时改变角质层脂质排列,促进其他活性成分渗透 | 体外研究证据 | 在离体皮肤模型中显示对亲脂性成分的促渗作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18) |
润肤作用 | 填充角质层间隙,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间接证据(基于酯类共性) | 未针对该成分专项研究,但同类二酯类(如己二酸二乙酯)有明确润肤数据 (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20) |
抗氧化 | 理论上可能通过酯键水解释放癸二酸,后者有微弱抗氧化性 | 理论推测 | *注:无直接研究支持其抗氧化功效 (厂商宣称需谨慎评估)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二羧酸酯类 | 癸二酸二乙酯(纯度≥98%) |
|
潜在杂质 | 未反应原料(癸二酸单乙酯、癸二酸) |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溶剂系统: 用于溶解结晶性活性物(如维A酸衍生物)
- 防晒产品: 改善有机防晒剂(如阿伏苯宗)的均匀分散
- 香水定香剂: 延缓挥发性香气成分释放
协同成分
- 与丙二醇/丁二醇: 组成二元溶剂系统,平衡亲水-亲油性
- 与硅油(如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降低配方粘腻感
- 与神经酰胺: 可能增强脂质体包裹活性物的皮肤渗透 (基于专利US2016033891A1)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估: 2019年评估为安全,最高使用浓度10% (CIR Final Report, 2019)
- 皮肤刺激性: 兔模型显示未稀释状态下轻度刺激(Draize评分1.2/8)
- 致敏性: 人类重复性斑贴试验(HRIPT)未显示致敏反应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适用: 正常皮肤、干性皮肤(作为润肤剂)
- 慎用: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可能加重油脂堆积)
- 孕妇: 无明确禁忌,但缺乏专项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中低端(约$15-30/kg)
- 宣称趋势: 多作为"蓖麻油衍生物"进行天然概念营销
- 主要应用产品: 防晒霜(38%)、精华液(25%)、香水(20%) (依据:EWG Skin Deep数据库分析)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来源=完全安全":忽略工业化学生产过程中的潜在杂质风险
- "多功能活性成分":实际主要作为辅料使用,功效夸大普遍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科学共识
- 作为功能性溶剂/润肤剂具有明确价值,但直接皮肤活性有限
- 安全性数据充分,适合广泛配方应用
- 需进一步研究其促渗机制与具体活性成分的协同关系
未来研究方向
- 开发高纯度(≥99.5%)医药级产品用于透皮给药系统
- 探索与生物降解性聚合物的复合应用(如可降解微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