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叶钟花树树皮提取物

斑叶钟花树(TABEBUIA IMPETIGINOSA)树皮提取物

斑叶钟花树树皮提取物
中文名:斑叶钟花树树皮提取物
英文名:TABEBUIA IMPETIGINOSA BARK EXTRACT
别名:Pau d'Arco、Lapacho、Taheebo
安全性: 1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简介

斑叶钟花树(TABEBUIA IMPETIGINOSA)树皮提取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作为天然活性成分使用。它具有抗氧化特性,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过程,减少细纹和皱纹的出现。此外,该提取物表现出抗炎和抗菌作用,有助于舒缓敏感或受刺激皮肤,减少红肿和痤疮问题。它还能促进皮肤屏障修复,增强保湿效果,...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斑叶钟花树(TABEBUIA IMPETIGINOSA)树皮提取物专业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学背景

INCI名称: Tabebuia Impetiginosa Bark Extract

物种学名: Tabebuia impetiginosa (Mart. ex DC.) Standl.,属于紫葳科(Bignoniaceae)钟花树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热带地区(依据:巴西植物志修订记录,2015)

传统应用与提取工艺

  • 传统用途: 在南美传统医学中,其树皮以"Pau d'Arco"之名用于抗感染、消炎和伤口愈合(参考: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7)
  • 现代提取: 主要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保留萘醌类等活性成分,标准化提取物通常含2-7%萘醌衍生物(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数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通过萘醌类化合物(如拉帕醇)直接清除ROS,上调Nrf2/ARE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防御 ★★★☆ (体外+动物模型证实) 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显示剂量依赖性SOD活性提升(依据: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2) 0.1-1%
抗炎 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IL-6、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在UVB诱导的皮肤炎症模型中显示COX-2抑制效果(参考: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4) 0.5-2%
美白亮肤 潜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体外IC50≈85μg/mL) ★★☆☆ (初步体外证据) 需更多临床验证其对人皮肤黑色素合成的实际影响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生物活性
萘醌类 拉帕醇(Lapachol) 黄色结晶,脂溶性,pH敏感 主要抗氧化/抗炎载体,但高浓度可能具细胞毒性(依据:Toxicology in Vitro, 2018)
苯丙素类 松柏苷(Coniferin) 水溶性 glycoside 辅助抗氧化,可能促进皮肤屏障修复
萜类 β-拉帕烯(β-lapachone) 橙色结晶,需稳定化处理 激活NQO1酶,双重作用(低浓度抗氧化,高浓度促凋亡)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抗衰老精华: 与维生素E、白藜芦醇协同增强抗氧化网络
  • 舒缓乳液: 搭配红没药醇、积雪草苷强化抗炎效果
  • 注意: 因pH敏感性,避免与强酸性成分(如纯VC)直接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估: 1%以下浓度用于驻留类产品显示良好安全性(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6)
  • 潜在风险: 含萘醌类可能引起光敏感,建议搭配防晒使用
  • 孕妇禁忌: 传统医学记载其内服具子宫兴奋作用,虽外用无直接证据,仍建议避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亚马逊传统智慧"营销点出现在高端有机品牌,常与"天然抗生素"概念捆绑(来源:市场分析报告,2023)。实际功效宣传需注意:

  • 注: "排毒"宣称缺乏科学定义和验证
  • 注: 部分品牌夸大其"抗癌"属性,违反化妆品法规

7. 总结与展望

该提取物在抗氧化/抗炎方面具有合理科学支撑,但需注意:

  • 需更严格的人体临床试验验证其化妆品功效
  • 开发稳定化技术解决萘醌类光敏感问题
  • 探索β-拉帕烯在精准抗衰老中的剂量窗口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