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蔷薇提取物

洋蔷薇(ROSA CENTIFOLIA)提取物

洋蔷薇提取物
中文名:洋蔷薇提取物
英文名:ROSA CENTIFOLIA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洋蔷薇(ROSA CENTIFOLIA)提取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背景

INCI名称Rosa Centifolia Extract

洋蔷薇(Rosa centifolia),又称“百叶蔷薇”或“普罗旺斯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的经典芳香品种,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广泛栽培于摩洛哥、法国、印度等地(来源:植物分类学数据库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提取方法与常见形态

  • 溶剂提取物:水或乙醇提取,含极性活性成分(如多酚、黄酮)(参考: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16)
  • 精油:蒸馏法制备,含挥发油成分(香茅醇、牻牛儿醇等)
  • 商业形态:液体提取物(常含溶剂)、粉末(喷雾干燥)或预稀释溶液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清除ROS,上调Nrf2/ARE通路 ★★★☆ (体外+动物实验) 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80% (1%浓度)(来源: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0.5-2%
舒缓抗炎 抑制COX-2和TNF-α表达 ★★★ (体外+离体皮肤) 降低UVB诱导的IL-6分泌达47%(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1-3%
保湿 可能通过多糖类增强水合作用 ★★ (初步临床观察) 厂商报告显示使用4周后角质层含水量提升12%(注:未发表对照研究) 未知
详细抗氧化机制与证据:

洋蔷薇提取物含没食子酸(~3.2mg/g)和槲皮素(~1.8mg/g),通过:

  • 直接电子转移中和自由基
  • 激活Keap1/Nrf2通路,增加SOD、CAT酶表达

(依据:2017年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可降低H2O2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率35%)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相关性
酚酸类 没食子酸、鞣花酸 水溶性,pH 3-5稳定 抗氧化主力,抑制MMP-1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 脂溶性,光敏感 抗炎、UV防护
多糖类 阿拉伯半乳聚糖 高分子量(>10kDa) 成膜保湿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产品类型

  • 抗衰老精华:与维生素E乙酰基六肽-8协同
  • 舒缓喷雾:搭配泛醇积雪草提取物
  • 香水类:作为天然香源成分

配方技术要点

因含酚类易氧化,建议:

  • pH范围5-6
  • 添加EDTA二钠(0.1%)防螯合
  • 避光包装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CIR专家组评估为安全浓度≤5%(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6)

  • 无皮肤刺激性(兔模型)
  • 无致敏报告(HRIPT测试)
  • 精油含潜在过敏原(香茅醇)需单独评估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敏感肌、老化肌
  • 慎用:花粉过敏者(需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天然”抗衰线核心成分
  • 法国药妆品牌使用率>60%(来源:Mintel数据库)

消费者认知误区

  • “玫瑰提取物=精油”:实际化学成分差异显著
  • “立即提亮肤色”:缺乏速效美白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明确的抗氧化/抗炎活性,适合作为辅助活性成分。

局限性:缺乏高浓度人体功效试验,保湿机制待验证。

研究方向:纳米载体技术提高槲皮素透皮率(注:2022年已有脂质体研究发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