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铝钙钠

硅酸铝钙钠

硅酸铝钙钠
中文名:硅酸铝钙钠
英文名:ALUMINUM CALCIUM SODIUM SILIC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硅酸铝钙钠 (Sodium Calcium Aluminum Silic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INCI名称: Sodium Calcium Aluminum Silicate (硅酸铝钙钠)

化学分类: 复合硅酸盐类矿物化合物 (依据:国际化妆品成分命名手册)

天然/合成来源

  • 天然来源: 主要从火山岩或黏土矿物(如沸石)中提取 (参考:矿物学教材)
  • 合成方法: 通过硅酸钠、铝酸盐与钙盐的水热反应人工合成 (依据:工业化学合成文献)

物理形态与基本特性

  • 白色至灰白色粉末,无味
  • 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 层状晶体结构,具有离子交换能力 (参考:X射线衍射分析数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吸附控油 通过层状结构物理吸附皮肤表面油脂 强(体外及临床验证) 2018年研究显示其油脂吸附能力优于滑石粉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3-15%
改善肤质纹理 光学散射效应平滑视觉毛孔 中等(临床观察) 与硅粉协同使用时显著改善皮肤光泽度 (2016年双盲测试) 5-20%
重金属离子吸附 层间阳离子交换作用 初步研究 体外实验显示对铅离子吸附率约62% *注:需更多人体研究验证 未确定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框架硅酸盐 (Na,Ca)(Al,Si)4O8 三维网状结构,含可交换阳离子位点
伴生矿物 石英(SiO2 提高物理吸附稳定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控油类产品: 粉底、散粉、吸油纸(浓度5-25%)
  • 清洁类产品: 深层清洁面膜(与高岭土复配)

典型协同成分

  • 硅粉: 增强光学散射效应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改善粉末分散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为安全(最高使用浓度25%) (参考:2015年CIR报告)
  • 无皮肤渗透性,无系统毒性

注意事项

  • 吸入风险:粉末形态需注意呼吸道刺激
  • 干燥肌肤:高浓度可能导致过度吸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填充剂出现在以下产品中:

  • 开架控油产品(占比约68%)
  • 专业彩妆线(特别是哑光系列)

7. 总结与展望

硅酸铝钙钠作为物理吸附剂具有明确功效,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优化离子交换能力用于重金属防护
  • 开发改性衍生物提高选择性吸附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