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钠
硅酸钠

中文名:硅酸钠
英文名:SODIUM SILICATE
别名:无
安全性:
2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硅酸钠 (Sodium Silic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Sodium Silicate
- CAS号: 1344-09-8
- 化学式: Na2SiO3 (常见形式)
天然/合成来源与生产
硅酸钠为人工合成化合物,通常通过高温熔融石英砂(二氧化硅)与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反应制得 (依据: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pH调节 | 作为碱性缓冲剂,中和酸性成分 | 强证据 | 广泛用于调节化妆品pH值至皮肤生理范围(5.5左右) | 0.1-1% |
清洁辅助 | 通过皂化反应增强表面活性剂效果 | 中等证据 | 与脂肪酸反应生成皂基,提升清洁力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0.5-3% |
皮肤屏障修复 | 理论上可能促进硅元素吸收 | 推测性 | 体外研究显示硅元素参与胶原合成,但缺乏直接皮肤渗透证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硅酸盐类 | 偏硅酸钠(Na2SiO3) |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pH值11-12(1%溶液) |
复合硅酸盐 | 水玻璃(多硅酸钠) | 粘稠液体,SiO2:Na2O比例可变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清洁产品: 皂类、洗发水(作为碱性调节剂)
- 染发剂: 辅助打开毛鳞片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典型协同成分
- 脂肪酸: 硬脂酸/棕榈酸 → 生成皂基
- 表面活性剂: 增强清洁体系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关键点
- CIR评估: 安全浓度≤5% (冲洗类产品) (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03)
- 刺激性风险: 高pH值(>9)可能破坏皮肤屏障
适用人群警示
- 避免人群: 敏感肌、皮炎患者
- 注意事项: 不建议用于驻留型产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辅助成分出现在配方中,较少作为营销重点。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常与"天然硅元素"概念混淆 (来源:市场调研数据)。
7. 总结与展望
硅酸钠在化妆品中主要发挥pH调节和清洁辅助作用,其安全性已在冲洗类产品中得到验证。未来研究可能探索其在硅元素递送系统中的应用潜力,但目前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其护肤功效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