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异己基 3-环己烯基甲醛

羟异己基 3-环己烯基甲醛

羟异己基 3-环己烯基甲醛
中文名:羟异己基 3-环己烯基甲醛
英文名:HYDROXYISOHEXYL 3-CYCLOHEXENE CARBOXALDEHYD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香料

成分详细分析

羟异己基 3-环己烯基甲醛 (Hydroxyisohexyl 3-Cyclohexene Carboxaldehyd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羟异己基 3-环己烯基甲醛 (Hydroxyisohexyl 3-Cyclohexene Carboxaldehyde, CAS号: 31906-04-4)

来源与生产

  • 来源类型: 完全合成香料化合物
  • 合成路径: 通过丁烯醛与异戊二烯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随后进行氢化、羟醛缩合等步骤合成
  • 天然存在: 不存在于自然界,为人工设计分子结构 (依据:Fenaroli's Handbook of Flavor Ingredients, 第6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该成分为功能性香料,其核心作用机制为嗅觉受体激活,无直接皮肤生理活性: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备注
提供持久花香香气 与鼻腔嗅觉受体OR1A1/OR2J3结合,触发神经信号 高度证实 阈值浓度0.01-0.1 ppb,具典型铃兰/百合特征香 (参考:Chemical Senses, 2008) 核心功能
"情绪舒缓" 边缘系统间接调控(杏仁核、海马体) 理论推测 fMRI显示类似香型可降低焦虑相关脑区活动 (来源:厂商资料,需谨慎评估) 注:此宣称缺乏直接人体对照研究支持
"感官焕活" 嗅觉-皮层唤醒通路 初步研究 消费者测试报告"清新感"评分提升(平均+23%) (依据:有限感官评估数据) * 主观感知非生理功效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属性类别 化学特征 技术参数
分子结构 C13H22O2,含环己烯醛基+羟异己基侧链 分子量: 210.31 g/mol
异构体组成 4种主要立体异构体混合物 比例范围: (1R,3R):(1R,3S):(1S,3R):(1S,3S) ≈ 3:2:2:3
物理性质 无色至淡黄液体,脂溶性 log P: 3.2 ± 0.3 | 密度: 0.94-0.97 g/cm³
化学稳定性 对光/氧敏感,pH>8时醛基易氧化 推荐储存条件: 惰性气体保护,避光 <25°C
关键杂质 合成副产物:未反应醛类、二聚物 国际标准限值:杂质总量 <2% (IFRA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主流应用: 香水(EDT/EDP)、沐浴露、护发素、润肤乳
  • 使用浓度范围: 0.01%-0.2% (香料基), 最终产品0.001%-0.02%

配方技术要点

  • 稳定性优化: 需配伍抗氧化剂(BHT/生育酚) + UV吸收剂
  • 挥发性控制: 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或TEC合用延长留香
  • pH适应范围: 理想pH 5.0-7.0,避免碱性环境

协同效应组合

  • 香气增强剂: 芳樟醇、香茅醇、水杨酸苄酯
  • 定香剂: 龙涎香醚、苯甲酸苄酯
  • 风险规避组合: 避免与伯胺类(如某些防腐剂)配伍防Schiff碱形成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致敏性: 确认接触性过敏原 (阳性率1.2-3.4%) (依据:欧盟SCCS/1459/11评估)
  • 系统毒性: 无生殖/发育毒性证据 (NOAEL=25mg/kg/day)
  • 光毒性: 阴性 (3T3 NRU试验)

法规状态

  • 欧盟: 限用物质(Annex III),必须标注名称,淋洗类≤0.01%,驻留类≤0.001%
  • 中国: 《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收录,未设限但需标注
  • 国际: IFRA建议最大用量0.02% (最终产品)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人群: 香料过敏史者、湿疹急性期患者
  • 孕妇建议: 无明确风险,但敏感期建议回避
  • 使用警示: 破损皮肤禁用,避免黏膜接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核心价值: 中高端"粉香-花香"调关键组分,替代天然铃兰油
  • 价格区间: $200-400/kg (依纯度波动)
  • 应用趋势: 2010年前广泛使用,近年因致敏问题用量下降40%+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 "清新""女性化""洁净感"关联度>80% (来源:EuroCosmetics 2020调研)
  • 负面认知: 25%消费者主动查询"香料致敏性",12%因过敏原标注放弃购买
  • 标注影响: 欧盟强制标注后,含本成分产品投诉率↑18%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结论

  • 功能本质: 高效合成香料,无皮肤生理活性功能
  • 最大优势: 香气强度高(阈值0.02ppb),留香持久
  • 主要风险: 明确接触致敏性,受严格法规限制

技术发展趋势

  • 替代品开发: 低致敏性类似物(如:Florosa®)市场占比↑35%
  • 微囊化技术: 磷脂包裹体降低致敏反应发生率(试验↓60%)
  • 检测技术: LC-MS/MS方法可定量至0.1ppm,提升合规监控

使用建议

在合规浓度下可用于追求特定香型的淋洗类产品,驻留类产品建议优先选用替代香料,必须进行过敏原标注。配方中需配伍抗氧化体系并避免与反应性组分配伍。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